第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古冶军国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

抢农时种花生

本报讯 (记者梁赞英)春光无限好,花生播种忙。时下正值春种花生时节,在古冶区习家套乡任家套村农田,深翻机、播种机、旋耕机来回穿梭,军国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在抢农时种花生,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以前种花生,先耕地,再追肥、点种、覆土,费时又费力,现在花生播种机能一次性完成所有作业工序,一天就能播种六七十亩地,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看着眼前的农忙图景,合作社负责人刘志国无限憧憬,“今年计划种植700亩花生,其中包括600亩高油酸花生和100亩引进的富硒花生。”

刘志国是土生土长的任家套村人,20多岁便和好友刘立军一起在外打工、创业,但心里始终牵挂着家乡建设。2022年,抱着“要力所能及为家乡父老和家乡振兴做些事”的想法,他和刘立军回到家乡。当年,他们在村里流转了600多亩地,种植了500亩高油酸花生和100多亩玉米、大豆。“区农业农村局的工作人员专程指导,教授科学种植方法,还为我们免费提供地膜等农业用品。”国家对粮食生产的好政策,所在村、乡、区的大力支持,让刘志国两人对发展农业种植充满信心。

“我们村土地含沙量高,保肥保水能力较差,合作社流转之前,村民主要种植玉米、小麦等作物,产量并不理想。”为了让有限的耕地发挥更大价值,流转土地后,刘志国通过大量使用农家肥、菌肥等对土地进行改良,“现在种植的这块地已经‘养’了半年,今年专门引进了补充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的复合微生物肥料。”刘志国说道,他们将根据花生的生长周期,适时做好水肥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为日后花生高产稳产打下坚实基础。

一路生“花”,“生”机无限。刘志国表示,他和刘立军将继续深挖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做好花生特色产业文章,让广大农民群众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花生的产量和质量,拓展花生销售渠道,让花生特色产业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