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我市多措并举推进治超工作

一季度查处超载车辆1236台次

本报讯 (记者韩冬 通讯员苑新颖)今年以来,市交通运输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治超工作的决策部署,以“零容忍”的态度和“全覆盖”的力度,持续深化路面执法、源头监管和技术应用,多措并举推进治超工作,全面提升道路运输安全水平。

‌严查严管,路面执法形成震慑‌。一季度,全市累计查处超载车辆1236台次。其中,重特大隐患“百吨王”331台次,卸载超载货物6.35万吨。实施“交通执法+公安交警”联合作战,交警部门同步执行驾驶证记分3809分。‌靶向治理,源头监管精准发力。全市已公示货运源头企业881家,7个县区建成源头视频监控平台,实时监控41家重点企业装载行为。一季度,查处违规放行超载车辆源头企业43家,向涉“百吨王”企业下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508份,为公安机关提供立案线索39条。‌科技筑基,非现执法全面铺开。大力推进非现场执法信息化建设,整合现有硬件设备,规划治超设施布控。编制《非现场执法系统网络建设指南》,明确各项技术标准,高效、安全地开展网络建设。目前,已成功实现省市县三级数据网络传输。

市交通运输系统以责任链条、执行机制、考核体系三大关键环节为突破口,构建全过程治超管理体系,全力推进治超工作深入开展。建强组织领导“指挥链”,建立跨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强化交通执法、公安交警、属地政府协调联动,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将治超工作任务分解到具体岗位和个人,确保治超工作完成不打折、见成效。提升工作推进“执行链”,构建督导检查体系,落实问题整改闭环,完善监督通报机制,对联合治超站、重点路段和货运源头单位开展常态化检查,发现问题立即下达整改通知并跟踪验收推动问题动态清零。完善实绩导向“考核链”,健全考核评价体系,严格实施问责机制,加强廉政教育和内外部监督,将规范执法纳入评优依据,对问题突出地区和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约谈相关负责人,确保治超工作在阳光下规范运行。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