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曹妃甸新闻 上一版   
下一篇

曹妃甸区以“硬核”举措绘就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本报讯 (曹教体)教育是最大的民生,联系着千家万户。近年来,曹妃甸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连续四年在区人代会上将教育列为民生实事首位项目,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定期听取教育工作的汇报,全区形成“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要,民以尊教为荣,师以从教为乐”的浓厚氛围。

全区教育系统坚持从老百姓最满意的地方做起,从老百姓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锚定“办人民满意教育”目标,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从学位供给、师资建设、校园安全等多维度精准发力,用实实在在的数据与成果,书写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答卷。

建设一批新学校扩容学位,破解“入学难”困局。针对城区学位紧张问题,曹妃甸区以“新建+扩建”双向发力,区教育体育局科学测算学位需求,认真规划城乡学校布局,让城区入学不再难。2021年以来,新建城区实验学校、国开实验学校、大庄河小学等一批新学校,共计新增学位近8000个,全面消除了大班额问题。在新城新建富力城幼儿园、华理幼儿园、工职大幼儿园、新城第一幼儿园等四所公办幼儿园,在工业区新建中山路幼儿园,在城区新建中心幼儿园,改建西城幼儿园和石油馨苑幼儿园,新办新增幼儿学位超2000个。对全区36所公办学校,全部进行了维修翻新,走进曹妃甸区任何一所学校,都面貌一新。

下大力招聘新教师,实现教师队伍数量和素质的大提升。几年前,曹妃甸区代课教师比例过高,群众反响强烈。为此,全面实施“强师兴教”计划,三年来招聘招考教师1000余名,其中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比达25%,极大地改善了教师队伍的结构,中学不再有任何一名代课教师,小学和幼儿园代课教师的比例也大幅度下降,教师队伍稳定性和专业性显著提升;积极实施“青蓝工程”,组织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帮扶活动,共结成“青蓝工程”师徒1013对;开展联合培训,累计开展教师培训30场20000余人次。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成长为有情怀、有水平、有温度的好老师、大先生。

下大力升级校园食堂,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针对家长关切的食堂环境与食品安全问题,在全区教育系统实施“阳光食堂”工程,统一配备智能消毒设备、冷链保鲜系统,实现“明厨亮灶”100%全覆盖。通过“互联网+监管平台”,家长可实时查看食材加工全过程。在全区学校食堂AI覆盖率100%的基础上,用好AI智能识别技术,自动抓拍后厨违规操作行为,实时推送整改通知。区三中、职教中心食堂改造后焕然一新,区三中第二食堂新建加快推进。引入专业餐饮管理公司,建立“中央厨房+统一配送”模式,每日为9800名学生提供营养均衡的餐食,“校园餐”投诉同比下降4%,总体满意率不断提高。

筑牢安全防线,织密校园防护网。曹妃甸区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校园安全体系。为全区41所公办学校安装防撞墩286个,放置防撞拒马67组、安装减速带32处、设置不少于30米的专供学生上下学使用的步行护学通道;开展校园消防专项整治,完成32所学校消防设施升级改造,隐患整改率达100%;针对校园欺凌、防溺水等重点问题,组织安全宣讲进校园活动200余场,覆盖师生4万余人次;在12所中小学安装了语音监测预警系统,共设置点位89个,全面提升防欺凌、物防、技防水平;进一步优化“护学岗”机制,会同公安建立打卡报到机制,确保人防责任落实到位。

聚焦身心健康,培育全面发展人才。曹妃甸区将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重点工作,新建、改造中小学运动场45个,全区学校体育器材达标率100%。各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体育课程,包括跆拳道、轮滑、搏击、武术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推行“每日一小时运动”活动,确保每位学生每日至少享有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学生参与率高达98%。全区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为93.57%,较上年又有明显提高。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为学生成长筑牢“心灵港湾”。开展教师心理健康培训3轮次,成立曹妃甸区心理健康教育讲师团,累计到校宣讲21场次,15000余名学生受益。

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提升教学质量上,曹妃甸区一中率先推进多元化教学改革,引入“选课走班”“分层教学”模式,与中央电教馆、科大讯飞合作,建设开展人工智能创新教育,投资260余万元建设人工智能实验室,可支持两个教室120名学生同时上课。《中国教育报》《人民论坛·教育参阅》等多家媒体刊文报道该校教改成果。职教中心积极探索职普融通路径,坚持“升学有路、就业有门”的办学方向,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强化技能实训。与区内国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开设智能制造、现代服务等特色专业,近三年为区域产业输送技术人才2000余名,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

实施留才计划,留住曹妃甸优质生源。曹妃甸区一中探索实行卓越营制度,建立高中优秀生源培养机制,挖掘本地生源蕴含的巨大潜力,通过提升教学质量、优化教育环境等措施,成功留住优质生源。探索高中学校与初中学校进行初、高中衔接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低进高出、高进优出”效应逐步凸显,近年来中考、高考成绩稳中有进,有大幅度进步,已跃居各县区前列。同时,推出家校共育关怀政策,让学生和家长感受到本地教育的温度与实力。

改善学习环境,护航学生健康成长。针对夏季教室、宿舍闷热问题,曹妃甸区投入1000万元,为全区每一间教室,每一间宿舍100%安装空调,共安装空调1290台,极大地改善师生的工作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同步升级校园电力设施,确保设备稳定运行,惠及师生4万余人。“以前夏天上课总是汗流浃背,现在教室里清凉舒适,学习效率都提高了!”一位中学生说道。

引进优质资源,深化教育协同发展。曹妃甸区积极对接京津教育高地,与北京景山、天津南开等名校建立合作关系。引入北京景山学校教育资源,共建景山学校曹妃甸分校,共享课程体系、师资培训等优质资源;与南开区教育局紧密合作,打通与天津中营小学、天津崇化中学等百年名校及南开区教师发展中心的资源通道,通过联合教研、名师交流等方式,快速树立起优质教育品牌。推动区域内15所学校与京津名校组建教育联盟,开展教师交流100余人次,让京津优质教育资源在曹妃甸“落地生根”,让曹妃甸的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京津优质教育资源。

曹妃甸区用一项项务实举措、一组组亮眼数据,回应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一位家长感慨道:“现在孩子成绩上去了,教室宿舍里装了新空调,清凉明亮,校园像花园一样,我们真正感受到了区委、区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好学校就在家门口成为了现实,我们的孩子也能上好学校,这让我们家长切实感受到了教育政策的红利。”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