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赵欣)日前,市民郭先生联系报社,对唐山工人医院骨外一科侯晓华主任为自己实施的狭窄性腱鞘炎微创手术赞叹不已。
据郭先生回忆,在治疗期间,侯晓华主任凭借精准操作,仅用2毫米切口,便顺利完成手术。“从消毒、麻醉、切开到包扎,整个过程前后不到10分钟,基本无出血,我也没有感到明显痛苦。”术后,他惊喜地发现,困扰自己多年的手指屈伸障碍问题得到改善,当即就能自如活动手指。
针对郭先生的治疗经历,记者采访了侯晓华主任。他告诉记者,狭窄性腱鞘炎是骨科的常见疾病,随着症状加重会引起弹响、压痛,甚至肌肉萎缩。传统封闭注射治疗或开放手术存在复发、创伤大、恢复慢等弊端。早在2002年,侯晓华就开始研究微创手术方案,手术切口小而深,既能实现有效减压,又能最大限度减少创伤,术后无需缝针,伤口在3天内即可愈合。患者无需住院,随治随走,大大节省了治疗时间与费用。23年来,在侯晓华的带领下,工人医院骨一科已完成1298例该种手术,效果令人满意。
据了解,在创新项目的应用上,除微创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由侯晓华主推的“微创治疗脊柱结核”属国际领先,不仅为患者解除了病痛,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治疗费用。2018年,由侯晓华作为第一完成人的研究成果《CT引导下经皮病灶内置管化治疗脊柱结核》获得河北省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2025年3月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脊柱感染与肿瘤微创手术病例荟萃》一书中,收录了侯晓华微创手术病例。
侯晓华所在的骨一科以“循证医学”理念为引导,摒弃传统“经验医学”方法,定时开展病例讨论以及文献学习活动,制定适合本科室、本地区、本阶段的治疗方案,从而造福患者。
“修医德、行仁术”是侯晓华多年行医所遵从的原则。作为一名外科医师,他在治疗上力求达到三个境界:追求最好的治疗结果,并发症要少;治疗过程要尽量少痛甚或无痛;病人的花费要尽量减少。“关心关爱患者,让患者尽快康复、恢复行动,是我的职责,也是我的使命。”侯晓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