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220千伏君瑞变电站二次设备保护室内,一组银色轨道横贯设备区顶部,搭载高清红外摄像头和机械手臂的巡检装置沿着轨道缓慢移动,实时监测保护屏柜的运行状态。“这是我们新研发的基于机器视觉的二次设备智能巡控系统,目前正在试运行。”唐山供电公司二次检修中心四级职员王伟介绍,该系统广泛应用后将降低运维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检修人员处理缺陷的效率。
由于专业能力突出,王伟是同事们公认的二次设备“活字典”。走进他的办公室,十几本笔记本整齐陈列在书柜中。翻开笔记本内页,手绘的二次回路图旁密密麻麻标注着故障类型、参数分析等信息。这些笔记本是王伟多年来为了系统掌握专业知识一笔一画记录的学习成果,也见证了他从职场新人成长为技术骨干的历程。
王伟大学毕业后进入唐山供电公司市区变电所保护二班工作。一次,唐山110千伏小集变电站10千伏断路器出现越级跳闸故障。王伟和同事严格完成保护装置校验,却发现所有试验数据均显示正常,保护装置动作也正确无误。运维人员最后按照规程要求将设备恢复了正常运行。同年9月,该变电站10千伏断路器再次越级跳闸,王伟和同事又进行了多次试验,发现相关数据仍显示正常。
王伟和同事在小集变电站10千伏开关柜前忙活了一天一宿,在笔记本上涂涂画画研究线路图。经过仔细分析,他们发现常规试验方法只能检验整组断路器的动作特性,无法精确测量保护分闸命令发出后断路器开关触头的实际断开时间。他们试着用电秒表测量站内10千伏断路器的开关触头接通时间,发现保护分闸命令发出后,部分开关触头没有即刻分开,存在2.5秒左右的偏差,而这正是导致10千伏断路器越级跳闸的重要原因。这个发现改变了断路器分闸时间无须校验的传统认知。
后来,王伟仔细复盘事情经过,提出了“合于速断故障模拟试验法”。此后一个月,他带领同事检查了供区内所有110千伏变电站的10千伏断路器,改造问题断路器8台,彻底解决了此类问题。他还总结编写了“10千伏断路器越级跳闸故障排除五步工作法”,帮助其他二次检修人员快速准确找到导致断路器越级跳闸的原因,提高了检修效率。
以往,110千伏变电站需要倒闸操作时,有些备自投装置因不具备自适应功能致使运维人员无法远程核对装置运行情况,仍需集控站值班人员到变电站现场操作,整个流程最少需要两个小时。为了提高检修效率、减少人工误操作的风险,王伟带领班组技术人员系统调查了供区内82座拥有备自投装置的110千伏变电站,检查核对变电站一次接线方式及备自投装置型号、装置接入电气量与保护定值等。通过多次试验改进,他们联合设备厂家在备自投装置上新增加了自适应充电指示和动作信息模块,让其中67座变电站的备自投装置具备了自适应功能。据此,他还牵头编写了《110千伏备自投自适应方式的应用》作业指导书。该成果在唐山供电公司推广应用,被河北省总工会评为“十佳职工金点子”。
凭借过硬的专业能力和丰富的科研经验,近年来,他带头完成38座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的验收投运和现场运行规程修订,并多次作为技术专家主持变电站继电保护及自动化专业技改大修、缺陷处理和事故分析工作,发现并处理重大安全隐患14项。
2017年,唐山供电公司成立了以王伟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此后,王伟带领创新工作室成员从生产技艺革新、生产设备升级、生产提质增效等方面进行创新突破。
“10千伏、35千伏开关柜分合闸过程中,保护测控装置一旦通信中断,就无法遥控分合高压开关。这样会影响倒闸操作,延误送电时间。”王伟在与变电站运维人员交流时了解到了这一情况。他带领创新工作室成员成立攻坚小组,以远距离无线电通信技术搭建指令传输通道,成功研制出了便携式安全智能应急分合闸装置。该装置在唐山地区所有开关站、配电室和变电站推广使用。
多年来,王伟一直坚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思路。然而在担任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后,他察觉到部分成员虽有创新热情,却不知“创什么”“从哪里着手”,许多好的想法因缺乏系统引导和有效路径,难以从“灵光一现”转化为可落地的成果,创新链条存在断点。针对这一情况,他梳理了自己及身边的大量成功创新案例,融合先进创新理念,凝练出了具有电网特色、可操作性强的“七步走”创新法,包含零门槛课题征集、评估法课题筛选、激励式课题摘牌、班长制课题攻关、专家组课题验收、内加外课题推广、助推式总结提升等内容,为该公司员工提供创新“导航图”,推动实现全员创新、高效创新。
王伟扎根二次检修专业一线21年,他带领创新工作室成员攻克百余项技术难题,研发创新成果291项。其中,13项成果获得省部级技术成果奖,46项成果获得河北省优秀质量管理成果奖,84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授权。他曾获得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24年,王伟劳模创新工作室获评全国电力行业“卓越”级创新工作室和河北省技能大师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