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热河失陷、长城抗战失利以及《塘沽协定》的签订,被日本侵略者染指的冀东大部分地区成了所谓的“非武装区”,冀东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全民族抗战开始后,决定在连接东北和华北的冀东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
1937年8月,中共中央确定在冀东开辟和创建以雾灵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12月,在中共河北省委和冀东地方党组织领导下成立华北人民武装抗日自卫委员会冀东分会,并组建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
6月底,冀热边特委在丰润县田家湾子召开军事会议,决定组织冀东抗日联军。起义日期定为7月16日,由于暴动计划被日伪军得知,暴动时间不得不提前。
1938年7月6日,中共滦县(今滦州市)县委在港北村竖起了冀东暴动的第一面旗帜,冀东抗日联军第五总队也正式成立。7月8日,杨裕民、洪麟阁领导的冀东抗日联军第一路军于地北头村起义,并成立第一总队。7月9日,高志远、王仲华在滦县马城、胡各庄一带起义,建立了第六总队。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暴动在冀东就此爆发。
1938年7月18日夜晚,节振国率部攻克赵各庄伪警察所,缴获了该所所有的枪支和弹药。领导蓟县暴动的李子光率领500人一举攻克上仓、下仓镇后,随后参加起义的有22个县和开滦矿区的工农群众20余万人。
1938年8月下旬,中共冀热边特委、八路军第四纵队、冀东抗日联军在遵化县铁厂召开会议,决定整训部队,成立冀察热宁军区、冀察热宁边区行政委员会,以统一军事指挥和政权领导。9月1日,中共中央和北方局发来热情洋溢的贺电。
1938年秋,随着冀东暴动规模的不断扩大,日伪军迅速调集重兵进行疯狂反扑。在日军残酷“围剿”下,抗日联军遭受重大损失。
1939年11月25日,中共中央致电,肯定了八路军第四纵队挺进冀东、配合并促成地方党所领导的冀东起义,批评了西撤的错误,提出一定要坚持冀东游击战争,创建游击根据地。
冀东抗日大暴动虽历经挫折磨难,未能巩固胜利,却为以后冀东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打下牢固基础,成为冀东抗战的重要里程碑。
据《河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