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这份答卷,是过往的荣光;这份坚守,是未来的序章。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回顾5年历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唐山这座镌刻着工业基因与奋斗密码的城市,牢记嘱托、勇担使命,扛起经济大市挑大梁责任,不断加快“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步伐,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五年来,唐山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质效双升,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总量稳步攀升,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不断提升。
本报今起开设《奋进的唐山·“十四五”答卷》专栏,探寻转型突破的实践密码,记录协同发展的生动图景,展现改革开放的奋进足迹。敬请关注。
位于曹妃甸的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MCCR产线集成了薄板坯连铸连轧最新技术,是世界首条具有灵活生产模式的第三代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该公司钢轧部轧钢操作工荣彦明说:“今年以来,MCCR产线突破了设计极限,成功试制0.7毫米超薄规格产品,各项指标达到了国际国内的领先水平。”这不仅是首钢京唐做优做强、建设最具世界影响力钢铁厂的重要成果,更是其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也是我市钢铁产业向“新”蝶变、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又一力证。
“十四五”以来,我市锚定新型工业化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速向多元产业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高地转型,精品钢铁、高端装备制造、海洋经济等产业齐头并进,多点支撑产业格局加速成型,为加快实现“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 精品钢铁:淬炼“唐山智造”新高度
钢铁是唐山的产业根基,如今这里正以“精品化”重塑产业名片。唐山钢铁依旧是当之无愧的支柱产业,但“含金量”已今非昔比——钢铁企业(集团)整合,形成“临海靠港、铁路沿线”的优化布局,绿色与高端成为核心关键词。
全国钢铁行业单体投资最大的外资项目——河钢浦项汽车板项目的竣工投产,为“唐山钢”标注了新高度。其生产的GA钢板宽度居全国之最,填补了河北省高端汽车板生产的空白,让唐山钢铁在汽车产业链上游拥有了更多话语权。唐钢研发的750兆帕级热轧传动轴用钢,达到国内最高强度级别,打破国外技术垄断;首钢京唐突破世界首条多模式全连续铸轧生产线设计极限,成功轧制0.75毫米超薄规格产品,将“薄如蝉翼”的钢铁精度变为现实。
津西钢铁的创新实践更具代表性。在深中通道东人工岛临时堰筑段施工中,该企业研发的热轧钢板桩凭借超强稳定性,被施工方誉为“定海神桩”;如今,其与全球顶尖钢铁制造商安赛乐米塔尔集团合资的新能源软磁材料项目落地,将打造国内领先的新能源软磁材料生产基地——这种材料磁感应强度高、铁芯损耗低,可广泛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机、变压器,为绿色交通提供关键支撑。目前,津西钢铁已拥有30余种高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占比超70%,成为唐山钢铁高端化转型的缩影。
■ 高端装备制造:锻造产业升级“强引擎”
近日,一款快速出餐机器人样机正在唐山百川机器人共享制造工厂进行调试,来自北京科技大学一位退休教授的创意在此成为现实。
这款机器人正是北京科技大学研发、唐山百川机器人共享制造工厂协同创新的成果。面对手绘草图参数不全等挑战,技术团队通过模块化分解、反复调试和算法优化,成功研制出这台内置多款食谱的机器人。
“去年,我们为京津冀地区130余家创新主体提供非标零部件研发及加工服务。”唐山百川机器人共享制造工厂负责人王孟昭说,今年他们已与中国科学院、北京科技大学等京津冀单位协同攻关了多项技术难题。
“北京创意,唐山转化”。目前,唐山百川机器人共享制造工厂正在推动形成“数据处理在唐山、生产协作布全国、智力资源汇全球”的格局,已吸引160余家企业通过共享工厂实现量产。
机器人产业的“聚木成林”令人瞩目。全市机器人相关企业形成集研发、生产、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集群,从工业机器人到服务机器人,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制造,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正在唐山成形。无论是工厂里精准作业的机械臂,还是物流领域的智能搬运机器人,“唐山智造”的身影日益增多,推动装备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自主创新是装备制造的核心竞争力。金石钻探(唐山)公司研发的Y系列全液压钻机,凭借高效节能、适应复杂地质环境的优势,入选河北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公告目录。
从夯实基础工业根基到推动高端装备勇立潮头,唐山高端装备制造业正以集群化、智能化之势加速崛起,增速远超传统产业平均水平,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 海洋经济:激活蓝色发展“新动能”
坐拥港口、临海优势的唐山,正将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蓝色经济已成为产业格局中的重要一极。截至2024年底,全市建成海水淡化工程7个,总处理能力达30.22万吨/日,占河北省总处理能力的77.3%,相当于每天可为百万人口城市提供充足淡水供应,有效破解了沿海地区“靠海缺水”的发展困境。
海洋化工产业则在循环发展中释放潜力。依托丰富的氯气资源、硅原料,唐山正构建海洋化工循环产业体系,从基础化工原料到高端精细化工产品,产业链不断延伸,既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又降低了环境压力。在水产养殖领域,唐山滦丰养殖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入选“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绿色海洋农业之路。
■ 多元产业:撑起高质量发展“骨干支撑”
与此同时,新能源、信息智能、绿色化工、节能环保等产业的蓬勃发展,让唐山的产业“骨干支撑”更加稳固。
在新能源领域,唐山同时入选“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河北省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并成为电动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城市。
信息智能产业加速渗透实体经济。唐山启奥科技“智慧医疗健康服务平台”获评国家智慧健康养老试点示范,海泰新能获评国家智能光伏试点企业,银耐联电子商务入选工业领域数据要素应用场景典型实践案例,数字技术正为传统产业插上“智慧翅膀”。
绿色化工与节能环保产业则彰显“绿色担当”。冀东报废汽车回收拆解、津西固废资源循环再利用等项目落地,让“废物”变“资源”,唐山也成功跻身国家级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
如今的唐山,已然形成多产业协同发力的现代化产业高地。从精品钢铁的“淬炼升级”到高端装备的“智创未来”,从蓝色海洋的“潜力释放”到多元产业的“百花齐放”,这座工业重镇正以多支柱产业格局,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