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老有乐 上一版 下一版  

按心仪的方式度过一生

□ 王辽

按心仪的方式度过一生

我欣赏两个特立独行的古人:《徐霞客游记》的作者、明朝的徐宏祖,还有《瓦尔登湖》的作者、美国的梭罗。我想,在灵魂层面,他们是相通的,甚至可以说是心有灵犀。他们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应该是无怨无悔的,纵死,犹闻侠骨飘香。但有个问题不能回避:他们过自己想要的生活,钱从哪里来?毕竟每个人都无法跨越经济基础层面,直接进入到精神生活领域。徐霞客终年走访名山大川,他自己不治生产,旅行费靠的是祖上的积蓄。他是个典型的苦行僧,旅行中不下馆子,不住星级宾馆,风餐露宿是家常便饭。他的花费主要集中于两方面:购买生活写作必需品,雇导游。梭罗,是每年先花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挣够全年的生活费,然后,河上漂流也好,乡野观察植物也好,结篱湖畔也好,从容优游地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比较而言,我更欣赏梭罗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抛弃蝇营狗苟,按自己想要的方式度过一生,这绝对是值得歌颂的生活理念。不过,人生在世,需要尽义务、有担当,在这个前提下,追求天地苍茫任我行的逍遥境界,才应该受到赞美。

福将

儿时痴迷于听评书,尤其喜欢里面的福将。比如《隋唐演义》中的程咬金,《岳飞传》中的牛皋,《明英烈》中的胡大海。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身材上五大三粗,学识上大字不识,秉性上鲁莽豪放加上天真可爱,运气上福大命大,逢凶化吉,遇难成祥。最典型的莫过于程咬金了,他先是在梦中得了仙人传授的精湛斧法;瓦岗英雄聚餐时,天降巨石砸出一个地洞,他进洞探险,竟然得到龙袍玉玺,被众好汉拥戴为“混世魔王”,可谓福气满满,荣耀至极。评书艺术家们说到他们时,无论是单田芳、刘兰芳还是段少舫,一律都努力将嗓门调粗,为的是更充分地表现他们性格的粗犷憨直。为什么喜欢他们这些福将呢?第一,因为他们运气好,带给人吉祥有余的喜感。第二,因为他们虽然性格粗俗,却心地善良,少有城府,爱憎分明,没有心机,讨厌计谋。第三,因为他们不失赤子之心,时常说一些天真烂漫的话,做一些幼稚可笑的事,颇能引起年幼的我的情感共鸣。一度我羡慕他们的运气好,后来知道好运气在成功的要素中只占百分之一,艰辛的努力则占百分之九十九,那些福气大都是评书艺术家们为了吸引听众而杜撰添加上去的,于是不再羡慕他们。现在,我欣赏他们的坦荡真诚。人际交往中一切的技巧与谋略,诸如欲擒故纵、以逸待劳、金蝉脱壳等等,都不如真挚诚恳来得简洁明了,直抵人心。若说福将真有福气,那么,也许是他们的真诚与坦率让他们生活得更轻松也更快乐吧。

诗文中的叠词

读《杳杳寒山道》一诗,有点关于叠词的小感触。叠词可摹声,可摹色,可摹形,可摹态,可摹性,读起来朗朗上口,既富有音乐美,可以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又可以渲染气氛,强调作者的情思,有利于表现主旨,所以自古就备受文学家的青睐。《诗经》中的一些诗作,已经开始出现叠词:比如《关雎》中的“关关”,《蒹葭》中的“苍苍”“萋萋”“采采”。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一诗共用了“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六个叠词。寒山《杳杳寒山道》一诗,每句句首都用叠词,一共用了八个叠词,分别是“杳杳”“落落”“啾啾”“寂寂”“淅淅”“纷纷”“朝朝”“岁岁”。李易安《声声慢》开头连用七个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现代作家之中,朱自清先生非常喜欢用叠词,家喻户晓的散文名篇《春》里面,短短630个字,用了“嫩嫩”“绿绿”“微微”“偷偷”“嗡嗡”等17个叠词。

读《续资治通鉴》

读《续资治通鉴》,非常喜欢宋太祖开宝元年(公元968年)的一段记述。原文如下:一夕,大雪,向夜,普闻叩门声甚急,出,则帝立雪中。普皇恐迎拜。帝曰:“已约吾弟矣。”已而开封府尹光义至,即普堂中设重茵地坐,炽炭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普从容问帝曰:“夜久寒甚,陛下何以出?”帝曰:“吾睡不能著,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赵匡胤雪夜睡不着,去敲宰相赵普家的门,然后一边吃烧烤一边饮酒,这是皇帝的风雅。苏轼谪居黄州时,见月色入户而睡意全无,去承天寺寻张怀民步月庭中,则是文人的风雅。苏轼在《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中说,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我想,这恐怕是大多数人的内心感慨。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当然看上去很潇洒,只是,你划着小船飘然远逝,在江上海上度过余生,总得吃饭吧。不耕作,没有钱,粮食和酒从哪里来呢?所以,这是苏轼夜饮后的醉话,说说而已,不算数的。

黛玉能上北大中文系

《红楼梦》中海棠诗社第一次开社,宝玉、黛玉、宝钗、探春四人以“白海棠”为吟咏对象,以“门”“盆”‘魂”“痕”“昏”为韵脚,每人写一首七律。李纨裁定宝钗的排第一,黛玉的排第二,怡红公子的压尾。她认为论风流别致,黛玉的好;论含蓄浑厚,宝钗的好。宝玉对自己的那首“扛榜”无异议,但认为“蘅潇二人之作还要斟酌”。我仔细读过宝钗与黛玉的诗作,觉得黛玉的前两联好: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宝钗的后两联略好: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黛玉的后两联格调伤于低沉寂寥,确不如宝钗的更富于哲思,更光洁健朗。反正呢,她们俩若生在当代,都应该能考上大学,上个北大中文系那肯定是小菜一碟,亦是如鱼得水。可惜她们生不逢时,她们得多羡慕今天的女孩们啊!只是如今很多女孩子虽生在好时代,却并不懂得去珍惜韶华,发奋读书。尤其是一些有颜值的女孩子,嫌读书太累,以容颜为可居奇货,则去黛玉、宝钗甚远矣。

责权利要统一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中,袭人回家看望病重的母亲,怡红院里剩下晴雯与麝月伺候宝玉。晴雯呢,坐在熏笼上取暖,麝月笑道:“你今儿别装小姐了,我劝你也动一动儿。”麝月的意思是,活儿不能自己一个人干,她负责给宝玉铺床,晴雯负责把穿衣镜的套子放下来,把划子划上。怕晴雯不想动,麝月还找了个理由:“你的身量比我高些。”但晴雯就是不动,并且说:“等你们都去尽了,我再动不迟,有你们一日,我且受用一日。”宝玉见她们两个因为放一个套子的事聒噪推诿不止,只好自己把穿衣镜的套子放下来,把划子划好。在任何一个组织中,如果干与不干拿同样的报酬,少干多干待遇没什么差别,那么,天性使然,绝大多数人会选择不干与少干,千方百计把活儿推出去,并以此为荣。毕竟情操高尚、任劳任怨的人只是凤毛麟角。所以,明确每个人的责、权、利,奖勤罚懒,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是非常有必要的。否则,组织中必会矛盾重重,争吵不休,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可问题是,制定规则容易,真正执行起来却难上加难,因为缺少羞耻心与责任心的人一抓一大把。

平平淡淡才是真

陆游后半生的诗,语言浅近,诗意清淡,大多写其乡间生活的寻常景物与小小感触。评论家多谓其题材狭窄,境界重复。而我,偏偏就喜欢这样的文字。因为,相对于波澜壮阔、轰轰烈烈的生活历程来说,我更爱那平淡恬静的日子——连悲伤也是淡淡的,如天边的云,风一吹就散尽。一晚读《自咏闲适》,喜其颔联:“荷浦未疏鱼正美,豆畦欲暗雉初肥。”不禁想到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中的句子:“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也许放翁借鉴了诗仙的句子吧。又读《杂兴》之一:“少年岂知酒,借醉以作狂。中年狂已歇,始觉酒味长。”如今的我,几乎不再沾酒的同时,也浇灭了一个个不安分的执念,并且不愿再去劳心费神地与人周旋。余生,唯愿深居简出,静度素年。一切都归于平淡了,以前忍不住要去做的事,要去说的话,都已经懒得去做、去说,忍不住要寻觅的真相,也已经懒于去探究。平平淡淡才是真。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