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元
凤凰台是唐山的美景之一,是英雄的唐山人民化腐朽为神奇的经典之作。诗人王强满怀对家乡的大爱深情,创作了诗词集《凤凰台下》。在这部诗词集中凤凰台和南湖的景观美不胜收,就像给我们打开一个美丽的画廊,让我们赏心悦目。
打开诗集,我们就像站在凤凰台下俯瞰南湖,无数美景尽收眼底。如《题南湖凤凰台》:“凤凰台下泛轻舟,水榭亭台尽眼收,春色拂柳桃花晚,蛙声一片荷塘秋。夕照层林染古刹,樱花吐蕊空门幽。但寻世外修心处,巧夺天工谁人修?”凤凰台下,烟波浩渺、水榭亭台、桃红柳绿,蛙声一片,樱花吐蕊,夕照古刹,春秋景物,风光无限。再看《水调歌头·南湖春晓》:“湖畔水岸静,春到却无踪。龙阁回首,廊桥清影入轩中。独倚凤台远望,自在浮云散去,点点夺天工。恰是多情处,把酒问苍穹。//坐长亭,思往事,眼朦胧,谁人伴我,半痴半癫老顽童。谈话年华老矣,流光辉映天地,目送一飞鸿,但得浮生醉,不问酒杯空。”诗人运用电影蒙太奇手法,将不同的画面推现到读者面前。他先是写了近处南湖龙阁廊桥,人影绰绰;然后抬头远望,见浮云片片,随风飘散,目送飞鸿。他将近景、远景融为一体,高低错落、动静结合、互相映衬,写出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样多重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使得景物描写生动活泼,色彩纷呈,动感强烈。同时诗人不仅融情入景,写得也是趣味横生,生动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志趣:年华虽老,但仍要活出生命的光彩,就像天空中的飞鸿,自由自在地翱翔。
《凤凰台下》这部诗词集写得如歌如画。诗人在对南湖景色的描写中,巧妙地把自然景物与情感心态和谐统一,以景启情,又融情于景,使得美景各异,美意纷呈。他意随笔到,准确地把握各处景物的美点,写出景物内在的神韵美,使人得其神而感于心。如《汉宫春·南湖之恋》:“雪落湖畔,念柳休松憩,一季花残。登山但观凤城,凇挂青峦。霜涂雾染,渐进行、醉舞龙泉。仙境恋,浑然入画,影留凤凰台前。//乐享秋霜冬雪,忆春风夏雨,似水流年。遥想杜鹃绽放,几度流连,林中麋鹿,觅青苔、嬉戏坡间。君记否,松香四溢,丹凤朝阳花鲜?”好一幅南湖雪后的美景图。上阕写雪后犹如仙境恋,浑然入画的景观:雪落湖畔,柳休松憩,凇挂青峦、霜涂雾染的景观,宛如丹青妙手笔下的一幅雪景图。下阕写自己一年四季对南湖流连忘返、痴迷其间的留恋之情:看杜鹃绽放,麋鹿嬉戏,湖水荡漾,野鸭嬉戏、松香四溅,繁花鲜艳。诗人就像一个丹青妙手点染了一幅灵动多姿、情景交融、色彩绚丽的图画,飘逸着雪后沁人心脾、赏心悦目的清新。除此,像《一剪梅·南湖春雨》《水调歌头·南湖春思》《南湖秋韵》《题凤凰台》《鲜花语·凤凰台上》等均是诗词中充满画意,自然灵动、诗意隽永。
诗词是主情的艺术,但诗词也言志明理,不但要情景交融,也应情理互渗。但诗词中的这种理念是通过有意味的形式来表现的,所以才能耐人寻味。这部诗词集中的作品在美丽的形式中蕴含着深邃的理性,以诗明理,以诗言志,充满诗的美感和意味。如《登凤凰台》:“层林尽染霜几重,凤凰台上寒意浓。不见春时芳草迹,却得枫叶掩秋桐。”此诗写得意味深长,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读后甚得裨益。美是无处不在的,一年四节皆有美景,此时“不见春时芳草迹,却得枫叶掩秋桐”。人生的路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不要因一时一地的得失而懊恼,只要你在认真去寻找美,就会发现美、欣赏美,并有所收获,甚至是意外之喜。再如《沅溪沙·与志明相约南湖》《雨霖铃·南湖》亦都是饱含意蕴,醒人心扉。
诗人始终怀有浓重的恋乡情结和怀乡情绪,他创作了大量充满人文精神和感恩情怀的诗词。如《唐山抗震四十年祭》:“九州岂是阴雨连?举国寄哀慰唐山。天崩地裂恍如梦,患难与共渡难关。冀东明珠今又起,当时年少鬓已斑,我辈自知重生世,感恩超越四十年。”诗中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令人动情。在诗词中,他不仅描摹自然景物,而且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融于景物之中,给自然景象添加生气,使之愈加动人。
歌德曾说过:“一件完美的艺术品,是人类灵魂的作品。”诗人的诗词是他歌咏家乡的情感真实流露是他心灵世界的传神写照,并充满了家国情怀和时代精神。可以说,这是一部赞美唐山的成功之作,也是诗人热爱唐山的大美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