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副刊·文史 上一版   
上一篇

腾龙戏水绎古今(下)

—迁西喜峰口、潘家口段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探幽

喜峰口关长城 王爱军 摄

□姬保新

潘家口水库和潘家口喜峰口长城景区,涉及迁西洒河桥、滦阳、汉儿庄三大镇区。当地人们以长城为界,把长城以内的迁西叫口内或关内,长城以外的宽城叫口外或关外。近些年,地方为扩大旅游的知名度,为同一水库风景区取了两个名字,迁西县给水库起的新名叫塞上海;上游的承德市宽城县给潘家口水库起的新名叫蟠龙湖。

发现神奇 超值享受

去潘家口喜峰口长城,都离不开进入潘家口水库库区。只要到了水库边,无论从哪个方向都可进入潘家口喜峰口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景区。目前进入核心景区,迁西境内有六条较好路径,一般行程有十几公里、二十几公里不等,沿途可同时游览若干有不同特色的景点,给游人带来完全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感受。

(—)喜峰雄关大刀园

从青山关方向、宽城进铁门关方向南行或沿邦宽、京建北行进入,过铁门关、李家峪、石梯子,可到喜峰雄关大刀园景区。

这是以喜峰口长城抗战为主题的核心景区,也是喜峰口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重中之重的地段。景区中有以花岗岩和钢铁为材料制作的雕塑群,有喜峰口长城抗战博物馆和纪念碑,有烈士墓,有目前世界上最长最重的大刀。这里可以让你较深入、详细地了解喜峰口那一场抗击日军的战役,如何把石筑长城变成抗敌的血肉长城,又如何用这血肉长城筑起中华民族抗击外国侵略者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精神长城。你会感受到中国人民、中国军人的血性、韧性、团结和智慧。

从这里出发,也恰是古道出喜峰口关的路线,可清晰了解关内关外的方位及感受千百年的沧桑!

(二)潘家口水库

从迁西县城方向或铁门关方向或沿京建公路西、北方向而来,途经洒河桥镇,关庄、大韦庄、皇陵、马蹄峪村,便进入坐落于桃园村的潘家口水库大坝。潘家口水库已被命名为国家水利风景区,这里最适合领略潘家口水库的全面风光。从这里上船游览,给人一种顺藤摸瓜、从头至尾的整体感。这里可详细了解修建水库的基本情况,可以领略大坝的雄伟。如果运气好赶上水库放水,会感受无形的柔软的水,从闸门喷射而出百余米,形成无坚不摧之力。有时伴着斜阳,可以看到层层彩虹,绚丽夺目,令人惊叹不已!

(三)西城峪村

凡从龙井关方向、迁西县城方向或洒河桥镇方向来到汉儿庄镇的游客,都可从该镇西城峪村进入潘家口喜峰口长城景区。

从京建线的汉儿庄镇岔沟村向东北走,约三四公里,过一个小山口,就到了西城峪村的水库边。走了很久的旱路,尤其在北方,走过这小小的山口,就有偌大湛蓝山水相连的水面,抬眼可看到西北山顶上的长城敌楼,这就是离潘家口长城不远的西城峪长城。这山顶的长城仍是自然状态,身体好精气神足的游人,可以从这里一直走到潘家口西山上的长城。山脚下便是西城峪村,高大的红瓦白墙的民宅,在绿树掩映之下格外显眼。

从西城峪进入,是从长城内向长城外走向,也是古代最早开辟的出潘家口关的常规路线。

从西城峪码头乘船东北行不远就到了潘家口长城。停船于潘家口关前,西北侧是潘家口关城和沿山脊而上的长城及关城垛口,山上长城与垛口之间已被水断开,垛口一般仅露头角,这便是人们常说的“水下长城”。右侧是东南走向从喜峰口关城而来的山峰和长城,与潘家口关相对的绝壁上有垛口。在蓄水以前,沿此山脚东北行,就算出了关。如今高山平湖,山和长城东西南北交错,时而腾出,时而入水,就好像人工制作的巨大盆景一般,人们乘船穿梭于山、水、长城之间,百看不厌。

(四)喜峰口一二村

这条路是远小于上述三条主路径的小径,但独具魅力。从迁西县城或铁门关方向来,途经滦阳镇、亮甲峪村便到了喜峰口一二村。据考证,这里应是正宗古代出喜峰关的路径。从这里走,还可增加了解滦阳古镇的情况,领略喜峰口一二村别有洞天的深幽、西山的美丽、山顶的石龟和当年长城抗战将士顽强御敌、战后当地人民冒险收敛掩埋英雄遗体的故事,领略小喜峰口关(闸口或闸扣、闸寇)的狭和险。

(五)太阳峪村

从承德或京津唐方向来,过柒棵岭或西城峪,就到了太阳峪村。据传,太阳峪村原称碳窖峪,是历史上生产木炭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后改称太阳峪,是满族村。这里是迁西县较早发展农家乐旅游的地方,典型的世外桃源,尤其农家饭独具特色。该村两面是高山,入村的方向其实是谷底,在相对最低点硬开出来一条路。从这一条路穿过村子,不远就到水库边,从水上到潘家口很近,开船出去三五分钟即到。

(六)脑峪

这个小村就在山巅之上,群山之中拥着一个不太大的主峰,村子就在这主峰脚下。那主峰是头,群山就是身子和四肢,说它是脑峪真是再形象不过了。由于其坐北朝南,又居最高,所以非常朝阳。东西两侧有矮于主峰的山湾,所以不仅朝阳还很背风。

这座山后面,是万丈绝壁。绝壁之下对面西北方向是潘家口关,东北方向便是走马哨,是滦河在潘家口急转西南不远后又急转东南的转角最窄处,这里就是当年潘家口水库大坝第一次选址的地方。山很难攀爬,若能登顶,可见与云相间,群山错落,长城飞舞,波光潋滟,怎不让人身心飘然,如欲飞天呢?

展望前景 未来可期

如今,随着《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的出台,站在新高度审视迁西喜峰口、潘家口段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和推进,不由得对其重要意义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这里仿佛一部立体教科书,不仅可以挖掘释放长城文化蕴含的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信。同时在历史、文物、生态方面的保护与利用,以及特色农业与文旅高度融合等发展方式上均值得研究和推广。

曾有人认为,水库和长城遗址的严格“重保护、限开发”政策,会限制旅游发展。但从长远和整个大旅游棋局看,这种限制,恰恰是给潘家口喜峰口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景区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更持久发展的机缘和动力,未来这里更是会成为人们不可多得的物质和精神家园。饱含历史信息的长城,无比秀美的山川水面,除了考古研究、文化挖掘、修缮、保护之外,更有利于吸引游客来此进行文学创作、创意生活、享受自然。

很久以来,人们似乎固执地认为可关门卖票的才是景区。而像潘家口喜峰口长城和水库风光这样的国家公园,就要牢固树立大景区意识,实现“貌显神聚”之势,形成以长城核心景区为“神”,以门景区、门头标识和服务设施为“貌”的大景区格局。门头及服务,是一种标识,一种门面,一种引领,一种激发。目前很多游客尚不十分明白哪里是潘家口喜峰口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景区,可以说“神”未聚,“貌”未显,大有发展前景。

喜峰口潘家口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景区,涉及三镇,方圆辐射几百平方公里,其间各类景区丰富多样,水路、陆路四通八达,是一个有核心吸引力又有各种旅游产品,可塑性好、区域性强的大区域性好景区。只要做好相关服务体系建设,形成有持续吸引力的爆点区域品牌并非天方夜谭。

如今的迁西喜峰口潘家口段长城遗址国家文化公园,仿似一位天然去雕饰的少女,美丽、脱俗、不凡。放开眼界,我们对她有了新的期盼,希望她能更好地绽放、表现,能给人留下更多更美好的故事和传说,也能激发更多的游客前来欣赏。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