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月一掷个十九点,该香菱,香菱便掣了一根并蒂花,题着"联春绕瑞",那面写着一句诗,道是:“连理枝头花正开。”注云:“共贺掣者三杯,大家陪饮一杯。”
——《红楼梦》第63回
香菱,原名甄英莲,是乡宦甄世隐的女儿。不幸幼年遭拐卖,后被薛蟠抢走做妾,命运多舛。从一支并蒂莲到清香的菱角花再到秋天的菱角,她的一生实在令人扼腕叹息,连作者也忍不住借太虚幻境中的判词感慨其“生平遭际实堪伤”。
根并荷花一茎香
她本是一朵待放的莲花。
幼年的香菱名叫英莲,生得粉妆玉砌,乖觉可喜,恰如菡萏般美好。她本出身姑苏本地的望族,其父甄世隐秉性恬淡,不慕荣利,是修竹种菊、酌酒吟诗的雅士,作者称其为“神仙一流人品”;其母“性情贤淑,深明礼义”,是个贤妻良母的典范。甄氏夫妻膝下荒凉,唯有女儿英莲是他们的掌上明珠。细看英莲的幼年生活和甄家父母的人品性格,竟与黛玉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多年以后,当两个姑苏女儿相逢于贾府之时,英莲已改名“香菱”,成为了呆霸王强抢来的小妾,黛玉也父母双亡,寄居贾府。两个人都永远地离开了故园,香菱甚至把父母、家乡皆忘记。少读“红楼”,我也曾不解,为何孤高自许的林黛玉偏与香菱亲厚?第24回,黛玉为《牡丹亭》的曲词心痛落泪、情思萦逗之时,是香菱向她款步走来,拉着她从石头上起来,送她回潇湘馆,陪伴她聊天。那个时候,黛玉与宝钗尚且心存芥蒂,香菱,是宝钗哥哥的小妾,如何与黛玉这样亲密友爱?年岁渐长,我似乎渐渐明白了,黛玉与香菱的相遇,何尝不是与另一个自己相遇呢?姑苏城外的晨钟暮鼓,姑苏城内的烟云流水,两个女子骨子里流淌的乡愁,冥冥之中,都成为她们友情的纽带。
黛玉的花语是“风露清愁”,她是一朵开在秋江上的木芙蓉;而香菱是一朵水中的芙蓉花——她原本的名字就是英莲啊。只是,这朵纯洁的莲花,却逃不过癞头和尚一句“有命无运、累及爹娘”的谶语,一场元宵节的烟火,改写了她的命运。和银花火树一起灰飞烟灭的,除了“英莲”这个名字,还有她曾经的幸福生活。落进拐子手里后,不知道她是怎么熬过了那炼狱般的十年,不知道那十年间她又叫什么名字?作者没有正面叙述,只借门子的话揭开了她的伤痕累累:她是被拐子打怕了的,万不敢说,只说拐子是她亲爹,因无钱偿债故卖她。寥寥数语,却是英莲近十年非人生活的血泪史。
菱花空对雪澌澌
无尽的煎熬,在深渊里苦苦挣扎,终于,她得到了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乡绅之子冯渊看中了她,只一眼便定了终身,不但立誓不再结交男子,连女子也不再娶第二个了。为了表示隆重,冯公子还选了好日子,约定三日后接她过门。迫于封建社会的礼教制度,冯渊可能没有办法迎娶香菱为妻,可是原本酷爱男风的他,立誓不再娶第二个,也算个情痴了。冯家虽不是大富大贵之家,可是冯公子人品风流,重情重义,香菱若嫁了他,何尝不是一对好夫妻?香菱一句“我今日的罪孽可满了”,活化出一个弱女子多年来经受的屈辱与悲苦,还有那一点点对新生的欣喜与渴望。
那时的她,让我无端地想起席慕蓉笔下的莲:“我已亭亭/不忧/也不惧/现在/正是我最美丽的时刻……”可惜天不遂人愿,偏偏半路上杀出来个呆霸王,呆霸王薛蟠也看中了香菱。无良的拐子贪图银子,又悄悄将香菱转卖给薛蟠,东窗事发后,薛蟠打死冯渊,抢了香菱,扬长而去。
我不知道,在香菱后来并不漫长的人生中,她是否无数次想起她命运的又一次跌落。我是想过的:席慕蓉笔下的莲,也曾满心欣喜地期望一次相遇,可是重门深锁,在芬芳的笑靥之后,却是莲瓣的凋零,是自叹无缘的感伤,是心事的终虚化。整部《红楼梦》,又岂止只有宝黛的一段《枉凝眉》呢?“薄命女偏逢薄命郎”,光看这个回目,便足以催人泪下了。
除去对薛蟠的憎厌,我最为深恶痛绝的红楼男子,莫过于贾雨村。究其原因,绝大部分就是来自他在冯渊案中的徇私枉法。甄世隐本是贾雨村的恩人,在他寄身葫芦庙靠卖字为生的荒寒岁月里,甄世隐不因他的贫寒微贱而看不起他,反送他银子盘缠,给他冬衣,鼓励他去赶考。可以说,若不是甄世隐,贾雨村都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攒够进京的银子。可是多年以后,恩公的女儿无辜落难,贾雨村作为父母官,不但不去救助匡扶,送她还乡,反倒将这不幸的女孩再一次推入了火坑。“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昔日的穷书生一旦得志,便成了“负心人”!对此,曹公也曾借了平儿之口痛骂贾雨村是“饿不死的野杂种”,真是痛快极了。
“有命无运”的魔咒再一次攫住了这不幸的女子,香菱就这样被迫成为了薛蟠的小妾。“香菱”这个名字是宝钗改的,宝钗是才女,“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确乎是个极好的意头,可是粗俗的薛蟠连“唐寅”两个字都不认识,端的是个不懂怜香惜玉的呆霸王,香菱纵有千般好,又去哪里寻“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的情意呢?连凤姐都替她不平:“过了没半月,也看的马棚风一般了。”从此,英莲,这朵菡萏来不及开花便已被摧折。香菱的命运,如菱般漂浮。
尽管被强抢,香菱在贾府第一次露面却是“笑嘻嘻”的。在这个不幸的女子身上,最令人心疼的便也是这一点,纵然历经磨难,她却永远美好如初。“卷舒开合任天真”,她的娇憨唯有绿荷红菡萏能比拟几分。薛姨妈出身名门,又是商贾遗孀,什么样的丫头没见过?偏偏对香菱另眼相看,明公正道地摆酒请客,将她正式纳给薛蟠为妾,不肯将她不明不白地给了薛蟠。
薛蟠强抢香菱是看中了她的美貌,薛姨妈怜惜看重香菱,是因为她不但容貌出众,为人处世更是温柔安静,差不多的主子姑娘还跟不上她。贾琏初见香菱便赞其“好齐整标致”,感叹薛大傻子“玷侮”了她。引得凤姐吃醋,扬言要拿平儿去换了她。旧时富家子弟,婚前都会先有个“屋里人”,只是这个“屋里人”可以有姨娘的名分,亦可没有。王夫人如此看重袭人,到底也只给了袭人姨娘二两银子月钱的待遇,却终究没有“过了明路”。平儿自幼服侍凤姐,又给贾琏做了通房大丫头多年,也始终没有得到姨娘的名分。香菱却以她的美好纯真征服了薛姨妈,得到了宝钗的爱护。不但如此,放眼整个贾府,“香菱之为人,没人不怜爱的”,周瑞家的、金钏为她叹息,袭人换给她石榴裙,探春怜爱地叫她菱姑娘,黛玉教她作诗……香菱,人见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