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搭产学研平台 促政校企共赢

滦南创新打造产教融合育人新模式

本报讯 (记者梁赞英 通讯员刘唯清、金张宇)“学习生活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专业课程、实践课程,校内、校外、企业实训基地,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让我长了许多本事。”日前,滦南职教中心杜同学表示。

将课堂设在车间,企业优秀技术人员变身“授课老师”兼职授课,把企业部分生产过程引入学校,同学们化身技术人员了解企业生产过程……近年来,滦南县积极探索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双主体育人办学新模式,发挥企业场地、设施、师资、教学设备、网络、教育资源等多种优势,不断创新校企多维度、多层次深度参与方法,形成了独特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搭产学研平台、促政校企共赢的产教融合发展之路。

技术融合,促进高质量就业。为整体实现教学目标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前沿技术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满足高素质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滦南县以职业人才培养使用为纽带,开设“人才订单班”,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等多方面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培养实用型人才。其中,汽车运用与维修、机电技术应用、电气技术应用、焊接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5个专业,与天津长城汽车生产基地、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中红三融集团等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同时聚焦岗位方向,推动岗课对接,将企业项目、真实案例等实际生产要素融入教学内容中,打破传统集中授课惯例,开展“理论+实践”融合教学模式,依据学生各自优势,校企共同引导选岗,实现因材施教。近年来,该县职业教育中心已累计安置就业学生3350人,学生就业率达100%,专业对口率达93. 5%。

平台融合,助力教科研发展。为提升教科研水平,增强学生适应市场和企业实际需求能力,滦南县按照“产教融合、开放实用、资源共享、创新引领”原则,建立了由政、院、所、校、园、企等多个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职业教育中心乡村振兴产业学院,集教、学、研、训、创于一体,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该县深化产教融合机制改革,不断完善科研管理服务体系,根据“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项目共建、责任共担、成果共享”原则,以产教融合研发中心为依托、农机具产业学院为核心、市级创新工作室和“陈立东大师”工作室为纽带,联合高校、县内优质企业、科研院所,构建集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实践培训、就业指导、课题攻关、成果转化于一体的科教产融创一体化平台,共建“研究生实践基地”“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技术示范基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的良性循环。

师资融合,提升实践教学能力。该县扎实推进职普融通发展,对该县职业教育中心和滦南中学实施集团化办学,设立“一书记两校长”,统筹负责集团化办学整体工作,推动两所学校实现优势互补、共享共赢,让县域内学生升学有优势、就业有能力、发展有通道。为破解“通而不融”的问题,两所学校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教学方案,并灵活教师管理机制,实现共享、互用,常态化交流、互换制授课,同时共享实训场地、图书馆等,在高质量开设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建设能满足职普融通教学的优质课程开发、共享、配送机制,促进优质课程资源交流。通过系统设计、长期实践、敢于创新、先行先试,滦南职普融通从“试水”到“交融”,从“交融”到“融通”,已经形成职普协同育人良好局面。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