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第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滦南司各庄镇

文明实践站奏响文明乐章

本报讯 (记者梁赞英 通讯员冯连满)“有时听听戏,有时下下棋,有时在健身器材上活动活动筋骨,很有意思……”日前,说起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滦南司各庄镇周各庄村村民周力夫脸上溢满幸福,“除了我,放暑假的小孙子也迷上了这儿,整天跟着我来。”

盛夏时节,地里农活儿减少,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却迎来“客流高峰”,不少闲下来的村民纷纷聚集到这里,唱歌跳舞的、读书充电的、打球健身的……大人小孩尽情尽兴,其乐无穷。

近年来,司各庄镇把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作为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手段,着力建好、管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有效发挥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作用,提升了乡村文明程度,让社会新风吹遍全镇街巷、沃野,吹进百姓心田。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建设中,该镇牢牢把握“大阵地、大课堂、大舞台”三大定位,紧盯“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目标,引导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置文明讲堂,并规划理论宣讲、村民教育、文化活动等各类功能室和志愿服务站、图书室等若干功能区,整合群团组织等社会资源,形成文明实践“搭台”、服务各方“唱戏”的生动局面。文化阵地“火”起来,乡村生活“热”起来,基层群众乐起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影响力逐渐大了起来。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目前,该镇已拥有5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现了村级文明实践场所全覆盖。各站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辐射发展了“滦盛戏社”“夕阳红剧团”“贾祥民皮影团”等62个文明实践点,以及秧歌、歌舞等23个民间文艺团体或组织,培育各类文化专业户50余个。这些民间文艺组织常年坚持活动,利用各种文化形式宣传惠民政策、赞美家乡变化,让党的创新理论、先进文化不断浸润寻常百姓,使崇尚社会新风成为乡村振兴中强大的精神力量。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