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孙愫 通讯员高小亮)市政协民建界别组按照市政协印发的《关于加强委员履职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积极搭建委员工作室、委员之家等履职平台,拓宽履职新渠道,打造独有特色的民建界别委员履职品牌。今年以来,民建界别组17名委员提交提案26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34件,参加市政协组织的履职活动101人次,深入基层单位83人次,为基层办实事46件。
搭建平台载体,不断完善界别组的工作机制。民建市委高度重视履职平台建设,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精心论证选址,先后在路南区创新小镇揭牌成立了民建界别委员工作室以及韩易达、孙捷、景凌飞、高珍4个委员之家,实现界别组委员全入驻。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安排活动召集人、固定活动场所、坚持每月一次活动等。同时,通过活动剪影、履职台账、定期通报“六个一”履职清单,全过程展示委员风采。
围绕工作主线,不断丰富界别组的活动内容。为了让民建界别委员工作室动起来、实起来、活起来,集思广益,深入研究,共同商定活动方式,推动界别组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委员们围绕六个平台履职建设、“六个一”履职活动等进行座谈,就平台建后如何发挥作用、如何创品牌等进行深入交流。围绕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省委、市委的重要决策部署组织学习教育,为委员把准政治方向、领会工作要求提供了理论指导。组织委员赴唐山晋广化工有限公司和唐山三友集团就新质生产力相关课题进行调研,并与企业座谈交流。选派委员参与民生实事监督和政府、“两院”的民主监督工作,通过参加会议、行风评议、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认真履行职责。
创新履职形式,不断提升界别组的工作质效。委员们按照 “六个一”履职活动的要求,认真完成“反映一条社情民意、提交一件优秀提案、参加一次履职活动、深入一个基层单位、助力一项实事工程、撰写一篇履职报告”,并力所能及地参加各项社会服务活动,走进基层、走进企业,切实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用实际行动当好“六大员”。委员范海志及时跟进热点难点痛点问题,拓展思路,潜心研究,撰写的10篇建议分别被全国政协和省、市政协采用,其中参与撰写的《关于建设“韧性城市”的建议》提案被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立案,撰写的《关于精心打造我市工业文化旅游品牌的建议》被市政协《社情民意专报》采用。委员张春福发挥专长,加入社区网格服务,以现场办公、登门入户等多种方式,为居民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5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