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张银艳)“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我7个大棚的油桃,经过科学管理,收入能到25万元。”近日,曹妃甸区双井镇、九农场李家房子果农李佳佳高兴地说。
今年以来,曹妃甸区双井镇、九农场党委立足实际,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坚持科技创新,为农业生产增添科技内涵。以设施农业大棚、水稻种植区为主,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产业发展内驱动力,依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唐山市农科院2个科研单位进行温室油桃、葡萄、蔬菜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示范推广。推行“支部+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以辖区内13家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主体,由党员技术能手带头组建农业技术服务队、建设技术推广站,引进新品种15个,全面推广温室滴管节水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有机肥深耕技术、调温稳控等新技术。与华北理工大学合作,实施盐碱地治理项目,采用“原位精准盐碱地改良”技术,构建的“以地适种”低成本盐碱地综合利用新模式,实现增产增收。目前,李家房子村建有占地3200余亩高标准温室大棚1107座,实现“千人千棚、人均一棚”规模,人均年收入达到6万元。
培育本土人才,成就特色产业。以致富能手、种养大户为重点,挖掘熟悉当地风土人情的“新乡贤”,选树先进典型20名、致富能手10名、巾帼新农人6名,发挥头雁作用,带动周边产业发展。围绕种植养殖、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培训,邀请行业专家、致富能人在田间地头授课20余次,惠及农民850余人。加强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展,邀请曹妃甸网红孵化基地专业培训讲师团召开乡村网红培训会,惠及种植户近50户。联合两位百万级网红举办线上油桃销售大型推介活动,实现1小时全国多城市下单2500公斤。
用好红色资源,文旅融合促发展。为促进文旅产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曹妃甸区双井镇、九农场党委坚持“党委引领、支部领办、党员示范带动”思路,创新性地把传统农业、区域特色产业、红色文化、自然生态等资源进行综合配置,以“田园式”为目标,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充分挖掘李家房子村特色产业,推动“文化+旅游+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合力讲好“产业融合发展故事篇”,形成浓厚的文旅氛围,加速将小镇打造成为当地的“文旅名片”;以烈士陵园为依托,围绕红色产业基地,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旅游凝聚小镇发展新动能,打造当地的“红色名片”;围绕自然、文化资源内涵,建设徽派牌楼、文化墙,设立文创产品馆、村史馆、民俗文化体验馆;创作书籍、文化衫、芦苇画,编制图书、歌曲等,每年组织非遗展演、戏曲大舞台表演、扭秧歌等文化活动,打造当地的“自然风情名片”。连续3年举办“桃萄文化旅游节”,吸引京津冀地区游客5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