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常晓宁、安伟) “之前的轮椅都好多年了,一直凑合着用,没舍得换,这下好了,出去更方便了!真是太感谢你们啦!”接过乐亭县残联送来的崭新轮椅,汤家河镇周庄村村民田大姐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据了解,乐亭县残联与周庄村自今年2月“手拉手”结成党建联盟后,先后围绕组织建设、产业发展、“一老一小”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并多次开展结对共建活动,此次也是双方“携手”的一个缩影,共为周庄及附近村17位残障人士送去了轮椅和慰问品。
“我们结合各村资源禀赋及需求,组织城市基层党组织、企业、高校、技术人才、领导干部等五方力量与包联村党支部结对共建,签订党建共建协议,建立党员联学、活动联办、规划联定、事务联商‘四联’机制。”乐亭县委组织部电教中心主任孙振臣介绍,该县按照“双向促进、共同发展”原则,深入推进农村“5+1”手拉手工作全覆盖,通过优势共享、前景共谋、责任共尽,让更多资源向农村集聚,助力乡村振兴提质提速。
组织技术培训15场次,培训人员550人次;协助村“两委”引进老蚧黄瓜等新品种,引导种植户改进生产设备……“既然来了,就得给老百姓做点实事!”作为与大黑坨村“手拉手”的农技人才,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闫文香接到任务后立即进入“角色”,在深入农业生产一线了解该村果菜种植现状、存在问题和群众需求的基础上,依据自身技术特长,为全村产业发展出谋划策,经过努力,村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年可增长近2000元。
各方力量到位后,立足各村实际,从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与镇、村共同商定涵盖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农村集体经济、提供实用技术帮扶、拓宽筹措资金渠道、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5大类帮扶项目,积极与农村党员群众连心结对,开展党员联系到户、民情走访到户、精准服务到户、政策落实到户、产业对接到户、环境整治到户、矛盾化解到户的“七个到户”行动,采取“村民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服务模式,努力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让老百姓“获得感”成色更足。
“为确保‘手拉手’工作落实落地,各乡镇、街道均建立工作专班,明确党(工)委副书记为联络员,负责包联工作双向沟通联络,统筹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孙振臣说,此举能更好推动五方力量发挥人才、技术、资源、项目等优势,为包联村提供信息、资金等支持,帮助其做好产业规划,培育优势产业,拓展增收项目,不断促进城乡融合、联动发展。
党建手拉手,致富有路走。如今,五方力量各尽其才、各显其能,奋战在乐亭乡村振兴主战场,截至目前,共与包联村对接1522次,确定包联帮扶事项488项,推进产业项目54项,实施民生实事136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