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梁赞英 通讯员国海涛)“能够匹配成功挽救那名12岁女孩的生命,这是我一辈子感到骄傲的事,觉得特别值得,也特别幸福……”日前,手捧写着这段话的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刘建业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7月30日,26岁的唐山小伙刘建业经过4个多小时的采集,成功捐献243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中华骨髓库第18124例、河北省第790例、唐山市第37例、丰润区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刘建业是物流管理工作从业者。2023年献血时,他第一次听说造血干细胞捐献,了解到造血干细胞可以帮助血液病患者时,当即留下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今年6月,正在工作的刘建业突然接到省红十字会打来的电话,告知他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步匹配成功,询问他的捐献意愿。
“起初接到电话时,心里还是有些顾虑的。”刘建业坦言,因为对造血干细胞捐献了解不多,再加上正赶上网购大促,的确有些分身乏术。即使如此,“挽救他人生命”的想法却成了他挥之不去的惦念,工作之余,他开始查阅有关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资料,得知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血液病患者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的“种子”,刘建业再没有了犹豫,立即给省红十字会回拨了电话,坚定地表示:“我愿意捐献。”
随后的安排中,刘建业积极配合红十字工作人员顺利完成了高分辨检测和体检。为了能够以最好的状态参加捐献,平时喜欢吃炸物、喝点酒的他,立即调整了饮食,“多吃一些健康的蔬菜,口味也减淡很多,不吃辛辣油腻的了。”刘建业笑着说,“既然决定去做这件事,我就要尽力做到最好。”
7月25日,刘建业来到石家庄,接受了连续5天动员剂的注射,以促进造血干细胞释放到外周血中。
7月30日8时30分,在石家庄市人民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躺在床上接受造血干细胞采集的刘建业自然地伸展着插着针管的双臂,眼神温和而坚定。鲜红的血液经血细胞分离机抽取分离,缓缓采集到干细胞收集袋中。
“从决定捐献那一刻就没有后悔过,我已经做足了准备,家人和单位也非常支持我!” 刘建业十分动情,如果说当时加入中华骨髓库是一种带着好奇的尝试,那么这次作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决定则更多展现了他对生命的敬畏,生命延续大爱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