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是全国第八个残疾预防日。近年来,我市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出生缺陷和发育致残、疾病及伤害致残得到有效防控,婚前医学检查率、儿童残疾筛查率稳步提升。残疾人普遍得到康复服务,有需求的残疾人康复服务率连年超过95%。让我们共同努力,普及残疾预防核心知识,提升公众防残减残意识,增强残疾预防的能力和水平,共享健康生活。
脑血管病是指脑血管病变导致脑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的总称,脑卒中为主要临床类型,其中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即人们常说的“脑血栓”,出血性脑卒中可通俗理解为“脑溢血”。脑卒中为成人首要的致残疾病,约三分之二幸存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其实,脑血管疾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脑卒中也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早期筛查、早期干预治疗以及早期康复均可取得显著的效果。下面将从预防期、急救期、康复期三个时期进行简单阐述。
预防期:脑卒中发生前都有一个危险因素长期作用的时期。针对危险因素进行控制,可预防90%的脑卒中。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种族、遗传因素和出生体重等,这些因素无法干预,但可以帮助评估个体罹患脑卒中的风险。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饮酒、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血脂异常、不健康饮食、超重与肥胖、鼾症等。首先要有卒中风险意识,应定期体检以及时发现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其次,要有卒中预防意识,自觉主动调整饮食习惯,控制体重,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如戒烟酒、适当锻炼等)。同时,在医生的指导下,全面且严格控制各种危险因素,做好定期随访以达到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急救期:脑卒中的发病往往是突然的,让病人和家属猝不及防,最易错失治疗的时机。早期症状判断显得尤为重要。2021年中国卒中学会正式发布了识别卒中早期症状的“BE FAST口诀”,前5个字母各代表一个早期症状,最后1个字母提醒尽快就医。B:Balance是指平衡,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突然出现行走困难。E:Eyes是指眼睛,突发的视物不清、视物成双等。F:Face是指面部。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A:Arms是指手臂,肢体突然无力或麻木感。S:Speech是指语言,说话含糊不清、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T:Time是指时间,上述症状可能出现卒中,请勿等待症状自行消失,立即拨打120获得医疗救助。“黄金4.5小时”是脑卒中的最佳治疗时间。血管内使用溶栓药物和动脉取栓恢复血流是国际上公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留给我们时间非常有限。所以“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大脑”!
恢复期:脑卒中常遗留后遗症,卒中康复是对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系统、规范的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生活活动训练、认知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等康复治疗可降低致残率。另外,我国脑卒中后1年复发率高达17.1% ,因此卒中后二级预防尤为重要。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策略除前文中危险因素的干预,也包括抗栓治疗、降脂治疗、血压和血糖管理等。
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预防,可以降低患脑卒中的风险。发生脑卒中后快速识别,尽快救治,积极康复,可降低脑卒中致残致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边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