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蓝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注释】
哀公:姓姬,名蒋,哀是其谥号,鲁国国君。
举直错诸枉:举,选拔的意思。直,正直公平。错,同“措”,放置。枉,不正直。
【译文】
鲁哀公问:“怎样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了;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
陶渊明先生写:“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草多了,豆苗就没法好好生长了。奸佞当道,劣币驱逐良币,忠臣只能退后。“草盛豆苗稀”的后果是,歉收断炊,一家人啼饥号寒。奸佞当道的后果是,朝廷昏庸,民生凋敝,社会动荡,破国毁家。
想让百姓拥护,唯一的方法是“亲贤臣,远小人。”
墨子认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朱元璋对礼部臣僚们说:“为天下者,譬如作大厦,大厦非一木所成,必聚才而后成,天下非一人独理,必选贤而后治。故为国得宝不如举贤。”
没有不想当明君的皇帝,没有不想举贤的国君。但小人奸臣脸上也没有刻着字,怕的是智慧不足,被其蒙蔽,还以为得了贤臣,托以国家重器,结果落得朝政悖乱,人心离散。
史上明君毕竟少数,倒是重用奸佞的国君一抓一大把。“甘若醴”之奸佞小人,最懂得察言观色,讨好人。“淡如水”之君子,以德以诚侍君,往往不屑甜言蜜语,打感情牌。
公元前645年,为齐桓公创立霸业呕心沥血的管仲患了重病,临终说:“易牙为了满足国君的要求不惜烹了自己的儿子以讨好国君,没有人性,不宜为相。请国君务必疏远易牙、卫开方、竖刁这三个人,宠信他们,国家必乱。”但过了三年,齐桓公不见三人,感觉吃东西都没有滋味了,于是又召三人回宫。
第二年,齐桓公得重病,易牙与竖刁等拥立公子无亏,迫使太子昭奔宋,齐国五公子因此发生内战。易牙等人堵塞宫门,假传君命,不许任何人进宫。齐桓公悔之晚矣,终被饿死。经过这场内乱,齐国的霸业开始衰落。中原霸业逐渐移到了晋国。
明达英武如齐桓公,也栽在小人手里,何况一般人?小人之患,大于猛虎,治国为政者岂可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