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丰润区潘家峪村

抗日“拥军饽饽”如今成了抢手货

本报讯 (记者吕泽萱)8月12日,记者走进丰润区潘家峪村,探访具有抗日“拥军饽饽”之称的栗子馅饽饽的制作和传承。“从我太奶奶那辈人就开始做这种饽饽,到现在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37岁的永珍饽饽房负责人潘海喜说。

栗子馅饽饽是潘家峪村的一大特色美食,家家都会做。抗日战争时期,潘家峪发生惨绝人寰的惨案,日军残杀1500多名村民。后来,村民制作栗子馅饽饽送给八路军,支持八路军打鬼子。在八路军的领导下,潘家峪惨案策划者佐佐木二郎被击毙。“我太奶奶当初就给八路军做过栗子馅饽饽,伤员吃了有好处,栗子含铁补血。”潘海喜告诉记者。

为了纪念潘家峪死去的同胞,传承抗战精神,潘家峪惨案纪念馆成为红色教育基地,栗子馅饽饽也成为游客选购的美食之一。栗子馅饽饽软糯香甜,独具特色,游客们口口相传,颇有名气。

永珍饽饽房的饽饽越做越多,越做越好,蒸箱一直忙个不停,一种面一蒸箱,热气腾腾香气扑鼻。门口左面整齐摆放着各色饽饽,用纱帘罩着;右面全家人一起包饽饽。刚刚上午10时就有几位村民来这儿买栗子馅饽饽。“给我一种面的来两个,家里来的客人就好这口。”一位农民拿着不锈钢盆说道。

永珍饽饽有栗子面、紫薯面、红薯面、南瓜面、黑米面5种,制作时先用栗子块、栗子泥加入蜂蜜和馅冷藏,不加任何调料,然后将栗子、紫薯、红薯、南瓜、黑米分别打粉,加入适量白面混合和面,让饽饽更软更有味道。潘海喜的母亲、岳母、大姨等家人齐上阵,一起包饽饽,其乐融融。

潘海喜学历不高,当过司机、学过电气焊,还会很多种手艺,最后选择做栗子馅饽饽成为他的事业。对于未来,潘海喜自信地说:“我从小吃栗子馅饽饽长大,这种美食粗粮细做,做高质量的食品才能走得长,真材实料好味道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客户,我要把栗子馅饽饽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能品尝到咱潘家峪的美食。”

观看更多精彩视频,请关注“老吕乡村行”抖音号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