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头老街,听起来是一条与水有关联,又有人文历史传承的街。河头,唐津运河之头;老街,赋予了多元文化元素的河道街区。
我从老街北头的西侧门进入,映入眼帘的,就是一百四十年前由胥各庄机车修理厂制造的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龙号机车。它静静地停在中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唐胥铁路上。机车前面不远处,是清末倡导民族工业兴建开平煤矿的清朝大臣李鸿章和其他重要人物的群雕。
迈步向东,我抬头看见一匹铜雕的高头大马之上,骑马人铠甲在身,威风凛凛。他右手持缰,左手挥指前方。他的后边两侧有两面威风战鼓,两个威武健硕、奋力击鼓的鼓手,让人看了就倍感振奋鼓舞。再看大旗之上赫然写着一个大大的“唐”字。低头,我看见“东征文化广场”字样,哦,这就是河头老街六大主题文化广场的东征文化广场。雕像群中,李世民威坐马上,指引前方,大唐旗帜猎猎,队伍雄壮昂扬,整体再现了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十九年(645年)率军东征高句丽时宏大威武的场景。
唐王东征途中,曾途经唐山,在大城山屯驻,见此处山川绵延,地势层峦耸翠,似有虎踞龙蟠、瑞气盘绕之势,便赐姓为“唐”,以后此山遂名“唐山”,唐山亦因此而得名。《永平府志》《大清一统志》《畿辅通志》《深州志》等史志对此有过记载,证明唐山与唐朝的渊源。
乡音不改,温暖常在。为了传承祖祖辈辈相传的唐山本土方言文化,以活化创新的形式,河头老街之上,还专门打造了唐山话广场。此举以弘扬唐山本土方言为核心,将世代人们口口相授、代代相传的唐山方言与景观相结合,生动形象地引领游人探寻唐山独特的地域文化。唐山话广场,是一个方言文化好去处。
清末民初,人们都闯关东谋生,乐亭的商人都到东北去做买卖,东北人就将在当地经商的以乐亭人为主的冀东商人统称为“呔商”。呔商在晚清民国时期是东北民营资本中的翘楚,具有相当大的社会影响力,为东北地区乃至国家近代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东北三个省,无商不乐亭”的说法盛极一时。为了传承和弘扬呔商精神,河头老街上专门有呔商博物馆,还兴建了具有多重感官体验的“北方水乡”——呔商宴,形成一条悬浮于河道上的商业街区,还原了“老呔商帮”闯关东时期的商铺旧址和百货集市,再现了最真实的呔商市井风情,复兴了百年前呔商兴盛时的绚烂与繁华。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河道两侧,华灯万盏,大唐盛世,雄伟壮观。运河之上,五座桥梁,由北向南有序排开,横跨运河两岸,游轮花船水中穿梭,给人一种河头老街魅力独具之感!沿街比比皆是仿古建筑,彩灯勾勒,飞檐翘角,灯倒映在水中,一种“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观感呼之欲出,真是“水街相依,廊桥辉映,移步即景,动静相宜”。50余处微景观展演,更令人目不暇接。唐山皮影、乐亭大鼓、川剧变脸、吴桥杂技、灯谜游戏等应有尽有,尽显繁华盛景,形成了河头老街一片靓丽的风景线。
在络绎不绝、接踵而来的游客中,不乏专为品尝唐山特色风味小吃而来的食客,棋子烧饼、万里香烧鸡、明远斋糕点、滦县郝记火烧以及各种特色“小海鲜”,香味扑鼻,游人们争相品尝。文化和旅游产品创意店里,丰南本地文创品及唐山特产琳琅满目,皮影工艺品、刺绣、面塑、铁画、酥糖、骨质瓷,无不赏心悦目,吸引顾客争相抢购。
我虽只是蜻蜓点水,未游遍整条河头老街,但已领略了河头老街的景致,处处渗透着美。它以古朴的明清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饮食文化和地方特色,充分显示着历史文化内涵和魅力,像一颗闪亮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我伫立回望,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