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科技大学唐廷枢研究中心成立仪式。 资料片
1884年,唐廷枢在为《瀛海采问》一书所作的序中写道:“事事以利我国家、利我商民为务。”这是唐廷枢的信念,也是他后半生矢志不渝的追求。作为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唐廷枢的开创精神和爱国情怀,值得后人崇敬和铭记,他的探索、实践和历史贡献在当下来说,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2018年,唐廷枢后人、澳门科技大学副校长唐嘉乐参加唐山纪念开埠140周年和开滦建矿140周年活动后,于当年11月在澳门科技大学成立了唐廷枢研究中心,作为海内外第一个以唐廷枢命名的学术研究机构,积极推动唐廷枢研究。多年来,该中心积极联络和组织海内外相关机构及专家学者,收集、整理、共享学术资源,共同开展学术研究,举办学术研讨会,出版学术著作。唐山的一些专家学者,包括开滦档案馆副馆长蔡建忠、开滦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王倩等人也应邀参与其中,为研究唐廷枢贡献出了“唐山力量”。
据开滦档案馆副馆长蔡建忠介绍,开平矿务局成立之初,唐廷枢就十分重视档案管理和保存工作,留存至今的历史档案,不仅让研究开平矿务局的历史成为可能,也为后人开展唐廷枢研究提供了大量一手资料。如今,开滦档案馆现藏档案超过20万卷(件),该馆工作人员在馆藏基础上,整理出了数百万字的唐廷枢史料,为推动唐廷枢研究奠定了扎实的资料基础。
“研究唐廷枢,就是要学习他不惧艰难险阻的精神,学习他在管理企业中的经验和方法,以及他将西方先进的制度和技术引入中国的智慧和眼光。”蔡建忠说。近年来,为深入开展研究工作,蔡建忠自掏腰包购买了大量文献书籍,并围绕唐廷枢和开滦煤矿撰写了数百篇文章。在研究中他发现,唐廷枢这样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却没有专家学者为其立传,除了一些零散的文章,就是汪敬虞写过的一本《唐廷枢研究》。而这本 1983 年出版的小册子,记述唐廷枢生平事迹的篇幅只有 12 页,虽然后面有 70 页唐廷枢年谱,但究其内容,也是大多在说买办和买办阶级。于是,蔡建忠萌生了写一本《唐廷枢传》的想法。
2017 年 2 月 7 日,凭着个人的执着和对唐廷枢的敬仰,蔡建忠拿着一本《唐廷枢研究》,开始着手写作《唐廷枢传》。他把业余时间的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对唐廷枢的研究与写作上,在“故纸堆里寻蛛丝”,一点一滴地整理唐廷枢史料。当 年 7 月,即整理出了 15万字的初稿。后几经修改,到了2018年初,《唐廷枢传》文字量已达21万字。2021年,蔡建忠加入澳门科技大学唐廷枢研究中心《唐廷枢年谱长编》课题组,目前已经完成《唐廷枢年谱长编(开平矿务局卷)》撰写工作;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他还以客座教授的身份,向唐山师范学院历史专业学生讲授《唐廷枢研究》系列内容。
“我曾两次去唐廷枢的家乡珠海唐家湾考察,唐家湾无处不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令我深受感染。在与澳门科技大学合作过程中,澳科大以及唐嘉乐副校长和他们的团队,在推动历史研究上的国际视野和大格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开滦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王倩说。
王倩主要从事开滦历史、中国早期铁路、博物馆文化研究,从2003年开始关注唐廷枢,2017年真正进行研究,在担任开滦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后,继续开展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工作,先后发表了《唐廷枢近代工商业思想》《开平矿务局与轮船招商局的关系研究》《唐廷枢与中国早期铁路建设》《开平矿务局招股与投资研究》等文章。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唐廷枢非常重视教育,在办教育上是积极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一生都做慈善活动。虽然他是买办出身,但深知百姓疾苦,在广东、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发生水灾旱灾时,不仅慷慨解囊捐助,而且成立慈善会,组织劝捐。”王倩说,“唐廷枢‘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品格,直到今天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王倩表示,目前关于唐廷枢还有许多历史谜题等待研究和挖掘,比如唐廷枢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和贡献,对中国保险业的贡献,对中国铁路发展的贡献,对中国外交的贡献等等。在研究过程中,海外资料收集始终是个难题,不仅有语言障碍,而且这些资料散落在世界各地,同时也缺乏这方面研究人才。但随着唐廷枢研究影响的扩大,已经有更多的专家学者把研究的视角转向这方面。相信会有更多的研究成果出来,对唐廷枢的历史研究将会更加全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