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副刊·悦读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人而无信

□ 浅蓝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注释】

而:如果。信:信义。

大车:指牛车。

輗:古代大车上置于辕前端与车横木衔接处的销钉。

小车:指马车。

軏:古代小车上置于辕前端与车横木衔接处的销钉。

【译文】

孔子说:“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能做什么。就像大车少了輗,小车少了軏,它靠什么行走呢?”

车辕与横木再坚固漂亮顶什么用,如果没有联结在它们之间的销钉,也散架拉不成东西。韩非子说:“吾不知为车輗者,巧也。用咫尺之木而引三十石之任,盖辕与鬲相接之关键曰輗也。”輗与軏的作用,类同木拴、钉子、插销,起部件的联结作用,看似不起眼,却是关键部位,承载着千钧之力。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人无信义,如车无輗軏,什么事都做不成。古人最讲诚信,一诺千金之人会受到大家敬重。一方面说明古人讲礼义,民风淳朴。另一方面说明“信”乃立世之本,讲诚信的社会,人人受益,能实现彼此利益的最大化。而无诚信的社会,以一种互害模式运行,没有人能从中真正得到好处。

程颐说:“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晁说之说:“不信不立,不诚不行。”在人人自危、彼此不信任的社会中,也没有真正的权威。礼崩乐坏,世风日下,大家彼此设防,彼此怀疑,是社会一种巨大的内耗,最终人人都不幸福。

君王无信,官员无信,难统驭臣民。古有“金口玉言”之说,貌似神化君王的能力,实际上是警戒君王,要言而有信,言而能行。又有“一言九鼎”之誉,是提醒大人君子,要谨言慎语,说话算话。

“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为政者以“信”行天下,百姓信任拥护,纷纷效仿,以信为美,以信为善,乃成风气。

当年商鞅变法,恐天下人不相信他言出必行。放了一根木头在城墙南门,贴出告示说:如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所有民众都不信。直到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时,才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五十金。此举取得了民众对商鞅的信任,终于商鞅变法成功,秦国从此强大。这个故事也称商鞅立木建信。

“信”字虽小,但不能随意践踏,古人知其利害关键,今人也不能不惕厉自警也。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