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副刊·文史 上一版   
上一篇

回首来时路 整装再出发

—简述从《救国报》到《唐山劳动日报》的烽火岁月(14)

□ 王烁辉

(接上期)

6.抗战胜利,

《救国报》终刊转入新战场

从1945年春天开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的抗日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8月10日,救国报社人员忽然接到命令:立即走出隐蔽地点,跟随军区领导机关一起行动。报社同志毫不迟疑,立即通知收报台、印刷所,准备马上下山,迎接新的任务。但此时每个人都在猜测,如此大的动作,会是什么样的行动?同志们开始期待,盼望着这是胜利的消息,并做好了迎接胜利的准备。

编辑组的同志们先期出发,并第一时间调整《救国报》出版计划。电台组为了不影响抄收新闻,行进中途宿营于左家坞的仰山村(化名“两扇”)。晚上,值班的柳达忽然收听到延安新华社电台发出一连串密码:“注意……注意……注意……重要……重要……重要……”这种情况在以往几乎是没有出现过的。他绷紧神经坐直了身子,全神贯注于电台的声音。然而,电文并未继续拍发。

等待……

8月11日夜,《救国报》的电台终于接收到:“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接受《波茨坦公告》向中美英苏投降,唯一要求是保留日本天皇。”明码新闻!不必翻译!一清二楚!

生怕漏掉接下来的消息,柳达强压着极度喜悦的心情,丝毫不敢停顿地继续抄收着朱德总司令从延安总部发给各路部队的七道命令。此时此刻,开心得几乎要起飞的心哪里抑制得住,柳达一边细心抄收着电码新闻,一边利用电台拍发间隙,一脚踹醒了在身边炕上酣睡的王振邦。

王振邦起身看了一眼电报稿,马上大声喊起来:“都快起来吧,日本无条件投降啦!抗战胜利啦!我们胜利了!”他喊起其他沉睡中的同志,大家一齐冲出屋外。夜深人静中,一声声“日本投降了!胜利了!胜利了!”的呼喊,打破了沉寂,喊声由院子冲向街道,“日本投降!我们胜利了!”的声音喊遍全村。这个村庄的人们又把胜利的消息向四周扩散,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根据地,也传到日伪占据的大小据点和城镇。

新闻抄收完毕,电台组全体人员等不及天亮,简单收拾了设备,便带着最新消息奔向报社大本营。途经每个村庄,他们都向所能见到的群众大声宣传:日本无条件投降了,抗战胜利了!听到消息的人们笑逐颜开。

几乎是同一时间,1945年8月11日深夜,报社驻地,同志们收到冀热辽区党委宣传部派专人送来的一封紧急信件。信上说,日寇已宣布无条件投降,望立即下山,与区党委会合,以迎接新的宣传任务。此时,因日寇尚未在投降书上签字,所以新华社还没有向外播发日寇正式投降的消息,这是司令部收到晋察冀军区的电报才知道的。报社的同志们传阅了这封信以后,兴奋地跑出隐蔽地点。他们放声欢呼,点起火堆,向四面八方传播胜利消息。

第二天,报社全体同志集合到一起,他们从地洞里取出蜡纸、油墨、纸张等,仔细打点着行装。与报社同志共患难的乡亲们主动牵来几头毛驴,帮着捆好驮架,同志们怀着无比愉快的心情,朝区党委所在地丰滦迁进发。

迎着晨曦,欢声笑语,人背驴驮,浩浩荡荡地行军,这是《救国报》成立以来前所未有过的事情。

此时驻守冀东的日本军官已经提前听到了他们的天皇投降训话,但却对普通日本士兵封锁消息;有的日本军队得知消息,却对伪军官兵封锁消息。所以,冀东地区仍有许多日伪军尚不知道自己已成战败者,仍在负隅顽抗。

当晚,报社的同志们在北夏庄宿营时,北夏庄山上的敌人还在四处梭巡;第二天,当报社同志东渡还乡河的时候,东岸的敌人还在同我部队交火。为了不影响行程,同志们绕过战场继续东进,以最短的时间同区党委、司令部会合,并以最快速度编印了“号外”“捷报”,向冀东人民传播了抗日战争胜利的消息和八路军总司令部的有关命令。

冀热辽区党委收到延安总部的命令后,立即在丰润县大旺庄召开区党委紧急扩大会议,并于8月12日发出《关于当前紧急任务的指示(火急)》,指出:“日本已承认无条件投降(尚未签字),当前紧急任务……在于动员根据地军民向敌伪作总的进攻,解除敌伪武装,收复失地。”冀热辽行署也于8月13日发出紧急动员令,要求各级政府“在敌伪未解除武装前,积极动员人民协同部队向敌伪展开攻势,散发布告,限令敌伪投降。”

延安总部发布向日本侵略军反攻、接受日本投降的7道命令中,第二号和第五号都与冀热辽地区的受降行动有直接关系。冀热辽区党委执行延安总部命令,从主力部队中抽调三分之二兵力进军东北,由李运昌率部出关协助辽宁、吉林受降工作,并明确在此期间由张明远代理区党委书记兼代理军区司令员,与副司令员詹才芳、政治部主任李中权留在冀东,负责冀东地区反攻受降。

留在冀东的部队一边整编,一边投入对冀东地区的反攻受降。然而,在蒋介石三道反动命令的仗势下,冀东的伪军和汉奸却摇身一变成了国民党的先遣队。当冀东子弟兵包围唐山迫令日伪军缴械投降时,伪军竟挑衅说:“我们现在是中央先遣军,不怕你们了!”

为粉碎蒋介石阴谋,打击日伪军嚣张气焰,冀东基本区的冀热辽八路军及县区游击队数路出击,发动了强大攻势,用两个多月的时间,收复了冀东地区13座县城、200多个日伪占领的集镇:

8月14日,接管古北口;

8月20日,扫除赵各庄、古冶等外围据点,收复开平;

8月23日,收复宁河县城;

8月24日,收复顺义县城,并占领了通县飞机场;

8月25日,卢龙县城宣告收复;

8月28日,收复乐亭;

9月17日,经过两天一夜的激战,收复蓟县;

9月20日,经过两天三夜的激战,收复了有近两千日伪官兵顽抗驻守的重镇玉田县城;

9月26日至30日,三河、宝坻、香河、丰润相继解放;

10月17日,收复迁安;

10月26日,收复抚宁……

在新的形势下,《救国报》打破常规,增加出版期数,全面跟进冀东战况,实时报道冀东子弟兵收复被日伪占领城镇的好消息。

先是在8月13日出版的第168期《救国报》上,刊发了一则本报启事,称:本报为了争取尽速报道伟大新形势,自本期(168期)起,改为不定期出版,版数也不确定。随编、随印、随发。

自这则启事发出以后,也就是从1945年8月13日后,《救国报》几乎天天出报,有时出一张,有时出两张,最多时一天出4张。8月份在刊出不定期出版启事后的17天中,共出版了13期。9月份30天中,只有3天未出报,其中有两天是因为欢度抗战胜利后的第一个中秋节放假,另一天是因为报社搬迁。10月份只有两天未出报,也是因为报社迁址。这一时期的报纸版面也改为四开四版。

自9月20日通过强攻与激战收复了日伪顽固抵抗、国民党活动猖獗的玉田县城后,为便于指挥冀东基本区受降行动,冀热辽区党委、行署、军区机关进驻玉田城内,救国报社也一同迁驻于此,并接收了日伪的印刷设备。

10月,救国报社全员进驻玉田县城后,进行了改组扩大,部分同志于此时调离报社,加入区党委、行署、军区等新的工作岗位去发光发热;另有一批青年知识分子和技术人员,怀着对新闻工作的崇敬加入进来。同时,由于抗日救国的阶段已经以人民的胜利而告完结,为适应新的形势,报纸准备更名改版,续写新的辉煌。

从1940年元旦创刊时的7日刊,到改为每周出两期,后因报社机关经常处在游击环境中,遇到敌人骚扰就临时改为5日刊或7日刊;环境稍一安全又马上恢复3日刊。前后近6年间,无论条件怎样艰苦,《救国报》始终坚持出版。

1945年11月2日,总共出版240期的《救国报》完成了慷慨悲壮又灿烂辉煌的历史使命。冀东的新闻战士们满怀豪情,继续向新的历史时期进军。

(待续)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