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副刊·文荟 上一版   
下一篇

老 四

——《赶集》系列之五

□ 刘敬君

老四36岁,秃顶,黝黑,干瘦,未婚。五百户集上,起初在我斜对面卖文具、玩具、光盘、小家电、图书,我们没事了,就爱上他那寻开心去。他有很多没心没肺不着调的经典笑话,举几个例子:大热天戴棉帽子,穿防寒服,立冬过后都上冻了,他却上身毛衣,下身穿二裤出现在摊位前。他喜欢音乐,买了光盘和小低音炮,没完没了地大声放,闲下来还要跳一段,浑身乱抖。他爱开玩笑,但不能把握分寸,凡去他那的,见了女的叫美女,男的叫帅哥,时常跟妇女胡说八道,人家嫌他东西贵,他就说,把我搭给你吧!有人白他一眼走开,有人给他个小嘴巴,他也不在乎,等人家走后骂娘。我警告他:“不能一边卖货一边耍流氓。”他骂骂咧咧地笑着,跳起来踹我。

我们最初相处并不愉快。一个周末,学生们告诉我,老师让买儿童版《西游记》,我当时只有两本,要进货,十多个孩子跟我定好,下周一中午放学时买,我在学校西边商店门口卖。时间不长他们语文老师也来了,她说班上有38个孩子,我要是再优惠点,就让孩子从我这买,当然她只是推荐。我愉快地答应了,这是我卖书以来最大的收获。我马不停蹄,上午赶完集,吃了午饭便骑着摩托车去40公里外的鸦鸿桥批发市场进货。可是当我去卖时,却只有几个学生买,孩子们告诉我,有人在我前面卖过了,大清早在小学校附近卖的。造化弄人,成功转眼化为泡影,挫败感似浓雾把我团团围住。根据孩子描述的相貌特征,我知道是老四,不过也怨不上他,我可以卖,人家自然也可以卖,剩下的书只好有机会再说了。

还有一次,九点多钟来了几个人,他们到老四摊位前,亮出工作证,是文化局的,要他营业执照。他是个杂货摊,书也就那么十几本,办图书营业执照启动资金就十来万,他怎么可能有。不过文化局工作人员此前已经警告他两次,要求他或者办照,或者别卖。最后书被没收,他眼睁睁看着工作人员把书装箱子,搬走。后来老四办了学生用品的营业执照,卖书也就是工具书,偶尔有几本学生作文书。

我发现事情不妙,早早把书收拾起来去遛集,可还是没躲过去,快散集时文化局的又杀了个回马枪,直奔我过来,根本来不及反应。我只好如实跟工作人员讲,准备在市场东边开家书店,执照正在办,另外我是下岗教师,希望他们照顾。领头的听了点点头,告诉我营业执照抓紧办理,然后走了。后来我听说,这事也是因为老四举报。

后来我们怎么又好上了,说不太清楚,主要是互相都有需求。比如我们卖同一本书,就得商量好价格;他有几本书卖不出去,我又正好需要,或者说谁急需哪本书,可以互通有无。再有,谁去进货,可以给对方把货捎回来。世事无常,人生难料,一起出摊的人,今天还说说笑笑,下个集就可能无声消失。最后几年,身边摊位不断变化,卖家电的大哥生病不能赶集了,卖糕点的原本两口子打兑买卖,男人得了肺癌,女人不会开车,自己也忙不过来,便雇人帮忙,每次给人家100块钱,后来男人病重,她也没心思干了。卖保健品的老头儿去遵化打栗子,半路出车祸去世,卖菜籽的大嫂去北京看孙子去了,卖儿童玩具的说不挣钱,处理了玩具打工去了。当然也不断有新的摊位出现,这期间老四便跟我挨在了一起。此后我们相处真诚愉快,记得有一次,我三轮车没油了,他就找来塑料管和饮料瓶子,从自己油箱里给我抽。

没人买东西时我们便互相打趣。他说我卖的货太单一,除了书啥也不卖,我针锋相对:“你除了媳妇没有,啥都有。”把他气得鼻子都歪了。那天晚上,我忽然接到一条短信,说是我的女顾客,对我爱慕已久,约我到柳河套大桥下约会去。我被搞得一头雾水,思来想去不知道哪位女客户对我如此情有独钟,问她是谁又吞吞吐吐,说见了面就知道了,最后我说有事脱不开身。去赶集时老四看着我神神秘秘地笑,问我啥时去桥底下,我才知道是他在报复我。

媳妇是他的痛处。该结婚了,家里父母双亡,一贫如洗,还有个哥哥,也没说上媳妇,哥俩住一层老房,外墙还是石头和土坯垒的,屋里又脏又乱插不进脚,这个时代,这样的条件,成家的希望确实太渺茫。不过,他发现有一个女孩子似乎对自己不错。她经常租言情的书看,有时还不用找零,有时把自己买的烧饼什么的给他一个,甚至他发觉有几次还“暗送秋波”。女孩子长相一般,衣着朴素,看上去很老实。再三下决心后,他决定一试。那天,女孩子又来他那看书。女孩子轻轻地说道:“偏偏喜欢你。”他一听,机会来了,见四周无人,磕磕巴巴地说:“我也稀罕你,咱们搞对象不?”

“你说啥?”女孩子大吃一惊。随后红着脸,扔下书就走开了,此后再也没来。老四愣愣地看着女孩子远去的背影,困惑悔恨失落交织在一起……收回目光,看见女孩子扔下的书,他明白了,那是本歌书,书的名字叫《偏偏喜欢你》。

忽然有一天,他叫我过去,他坐在三轮车座位上,掏出手机,给我看一张照片。那是一张美女照,漂亮,有气质。他说:“我是她前夫。”“你还有过这么漂亮的对象呀?艳福不浅啊!”我半信半疑。他问我认识不,是我们村的,我这才仔细看,一看吓一跳,原来是我们家东院的娟子,她家没儿子,便找了个当兵的做上门女婿,可是后来当兵的后悔了,离婚回了老家。娟子是山沟里的金凤凰,眼光也高,离婚后好多人给她介绍,她都看不上,现在居然跟老四处上了,感觉不可思议。

我问他们怎么认识的,老四说经人介绍的,问他双方家里去了没有,他说女方来过他家。我问女方是否满意,老四笑着说,他锁上门去河边散步了。我说你这叫啥事,女方要到你家看看,你不辞而别,还锁上门,去河边散步。他笑而不答,估计是他家实在破烂不堪,不敢让人家看。不看没戏,看了更没戏。

事情到了这步,本该就此打住,他却不死心,到我们村赶集,跟人打听她们家,说是她家女婿,有时说前夫。散集后还找到她家后门,正好娟子开门,一看是他,门都没让进,告诉他,他们不会有结果。可他却低着头,像个犯错的小学生,让她不要那么狠心,别一下子就断了,能不能慢慢黄,娟子一句话不说,直接关上大门。娟子妈妈说,老四长得难看,还秃顶,30岁长得跟50岁似的,家里还啥也没有,头一次见面就不同意。再后来,娟子一家人到集上找到他,跟他吵架,他才不再说是人家前夫之类的话了,也不再来村里赶集了。

几年后五百户全镇搬迁,也有他家,住上楼了,还有补助款,家里条件也算鸟枪换炮了。老四后来告诉我,他们搬过去后,整个五百户镇都在一个小区,人更集中也更多了,那里也有集,还有夜市。他说在那找到地方也给我占个位置:“到时咱们俩还挨着。”后来我们也联系过几次,他说夜市人挺多的,11点才散,经常有人找书,可我觉得从家里到蓟县30公里太远了,大半夜回来不安全,三轮车出了问题太麻烦,最终没去。我电话里嘱咐他,注意下外表,正经找个媳妇好好过日子,条件不要太高,那头就没有声音了。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