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曹妃甸十农场

连续6年为稻农入保险

本报讯 (记者梁赞英 通讯员张景生)“今天保险公司来咱们村丈量水稻倒伏面积,谁家水稻有倒伏的,上午9点来村委会,一块儿去地里。”近日,曹妃甸区十农场和新村党支部书记孙立强在村民微信群发出通知。很快,林树森、李全好等20来位种田大户来到村委会,“农场党委真给我们办实事啊!”大伙儿齐声夸赞。

十农场水稻种植面积3.4万亩,是传统的水稻产区,素有“冀东粮仓”美誉,种植历史已有近70年。今年9月下旬以来,水稻进入成熟灌浆后期,由于秋风增多,水稻极易发生倒伏,一些地块儿因倒伏减产较为严重,给稻农带来损失。

“为从根本上解除稻农的后顾之忧,6年前,农场积极与区内各保险公司联系,通过竞标的方式为稻农入了保险。”十农场主管农业的副场长孙晓永介绍,自那时起,农场每年都投入近20万元为全场各村队村民口粮田、农工责任田和市场效益田入保险,今年更是投入了近40万元。

“以前每到10月前后,我都提心吊胆的,生怕水稻倒伏减产,有了保险,心里踏实多了。”兴唐村的李大旺是十农场土地承包大户之一,每年都承包300亩稻田,看着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丈量自己家稻田的倒伏面积,他十分开心,“去年倒伏了20亩,保险公司赔了1200块钱,今年倒伏的水稻有30亩,保险公司都给登记好了。说句掏心窝的话,我特别感激农场,不让我掏钱就给办了这么好的事儿。”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