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副刊·生活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冬至

□ 董虎艇

清晨起来,打开手机,发现朋友圈被各种有关冬至的话题刷屏。这才后知后觉,原来今天是冬至。

冬至既是节气,也是节日。关于冬至的最早记忆,来自我儿时的一顿饺子。母亲的那句“冬至节日吃顿饺,耳朵手脚冻不了”刻在我脑海中近50年,甚至让我对冬至逐渐萌发出一种朦胧却又时刻萦绕心头的情愫。基于此,在我参加工作以后,诗圣杜甫《小至》的首联“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亦让我倍感亲切。印象中,这一句诗我先后用过三次。

第一次,用于一篇献词。时任秘书,按惯例,年终岁尾不但要着手“总结当年、谋划下年”,还要提前准备“新年献词”。这是个大活儿,也是个细活儿,既要字斟句酌,又要意义深远,既要层次分明,又要振奋人心,十分考验秘书的功力。往年献词,我通常以“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或是“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等作为开篇,总觉得无甚新意,于是就跑到资料室,翻出往年旧报纸“温故知新”。翻着翻着,某首长在茶话会上引用的一句“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让我眼前一亮,得,开篇头一句就是它了!后来经过深入学习,我才知道这是引自杜甫的诗,深觉书到用时方恨少,这是后话。当时我把新年献词交给领导审定,他对开篇这一句以及后面的“新的作风、新的奋斗”产生了浓厚兴趣,从头至尾认真地看了两遍,最后连说了三个“好”。

第二次,用于一个讲话。刚到基层任职那阵子,上进心特别强,干劲儿也特别足,工作起来激情四射。新年来临之际,为了凝心聚力,鼓舞士气,我准备组织一次联欢活动。活动开场,我有一个致辞。第一句,我用的还是这句“天时人事日相摧,冬至阳生春又来”。虽然我读书不多,但有诗圣“帮忙”,不少同志竟因此把我看成了“文化人儿”。

第三次,用于一次汇报。大概是七年前,单位召开一场汇报会,一共从基层和机关选出了6名同志上台汇报,我第一个发言。因为那天正好是冬至,我开场这样讲:“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上午好!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今天是冬至,首先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大家!”别看只是非常简短的一句话,透过领导和同志们温暖又热切的目光,我知道诗圣的这句诗又给我加分了。会间会后,很多同事通过不同方式告诉我:“这句话真点睛!”

时光飞逝,往事如昨。每一年的冬天都如期而至,让世间万物归于沉寂,又在这满目清简静谧中,悉心孕育着春天的希望和生机。冬已至,春不远,转眼又是新的一年。

年年岁岁冬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冬至的饺子,屋内的灯,温暖了游子的心,照亮了回家的路。珍惜当下,过好每一天!这是今年冬至留给我的一点感悟,也是送给大家的最真心的祝福!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