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副刊·生活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第一张名片

□ 董虎艇

我在一个尘封多年的档案袋里,意外地发现了一摞我和老梁热恋期间的情书,其中有一封她写给我的挂号信,粗略一翻,竟有二十几页之长。还有,就是厚厚一叠蹬着自行车往返邮局打长途电话的计费单据。

我翻看着这些“爱情见证”,不经意间,一张名片滑落出来。顿时,我眼前一亮!虽说这些年我见过各种各样的名片,自己因为工作变迁,也换过好多次名片,但都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唯有这一张,我一直铭记在心。

那是1995年夏天,我从部队回丰南休假。老梁的师弟小佟跑来看我,那时他刚到一家广告公司上班,还没聊几句,小佟就俏皮地说:“姐夫,我也没啥送你的,你跑的地方多,我给你印盒儿名片吧,也算是利用职务之便。”那时候,印名片是件很时髦儿的事情。于是,在老梁的精心设计下,我算是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张名片。

在名片的正面,顶端写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队政治部新闻干事,中间是一个钢笔尖儿的图标,意为从事文字工作。在笔尖儿的下方,是我手书的“董虎艇”三个字,接下来是我的名字的汉语拼音,最后是地址和电话。当时提到宅电,我就嘻嘻哈哈地打趣,干脆就写“还没混上”吧!老梁问:“背面还印点啥不?”“那得印!”于是,我提笔写道:实在是沧海一粟。走出黑色七月,满怀憧憬踏进军营。在台灯、钢笔、方格纸支起的三角世界,执着地等待黎明。天道酬勤。这个不肯服输的农家娃终于抓住了一缕属于自己的阳光。

从这张名片中,不难发现,当年的我几乎一无所有。但老梁不看重这些。其实,早在她上大学、我还在当战士时,她就铁了心,“只要你好好干,不管将来会咋样,我都嫁你!”正是她的这种信任、鼓励和支持,给了我强大的精神动力。在她大学毕业的4个月后,我也如愿以偿圆了军官梦。

探家归队,当我把这张名片送给曾经和我一同主持过军民联欢晚会的杨志青同志(她现在是我战友的夫人,目前定居青岛,典型的美女加才女)时,她说:“在我收到的名片中,你的这一张最有气质,它是你和老梁爱情的见证啊!我一定珍藏!”

如今,我和老梁已经相守了30年。面对着几近成为古董的这样一张小小名片,我的心头依然暖暖的。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