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中国·世界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抗微生物药物的合理使用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结核分枝杆菌、寄生虫等。抗微生物药物用于治疗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包括抗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抗菌药物一般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治疗各种细菌性感染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即生物来源的抗菌药物)、合成的各种抗菌药物(如磺胺药、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以及抗结核、抗真菌等化学药物。

滥用抗微生物药有什么危害?导致有害细菌产生抗药性,有益微生物遭到破坏;导致耐药细菌在人类、植物、动物和环境中出现并传播;导致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意味着治疗药物对人和动物不再起作用。当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不再对药物产生反应时,便会出现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这将导致抗微生物药物变得无效,使感染更难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升高并且增加疾病传播、严重疾病和死亡的风险。

如何避免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1.谨慎用药,不乱用抗菌药。遇到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时,建议在医生诊断后开具抗微生物药物处方的情况下才服用。2.遵医嘱用药。抗微生物药物要按时服用全程剂量,不可中途随意停药,更不能任意加、减药量。3.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有效预防微生物感染。勤洗手、生熟分开、使用公筷公勺等,都有助于阻断微生物的传播途径。4.注重生活方式。适当运动、均衡饮食、充足睡眠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力,从而更好地抵御微生物入侵。5.正确处理残药。剩余或过期的抗微生物药不应随意处置,而应按有害垃圾处理。避免将抗微生物药残留物随意排放到环境中,引发新的耐药菌株出现。

抗菌药物是否是消炎药?发热病人是否都要用抗菌药物?人们常常把抗菌药物叫做消炎药,这是不正确的。细菌感染可以造成炎症反应,但是炎症不都是由于感染造成的。发热不一定是由于细菌感染导致,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性发热、过敏性发热、药物热等情况,因此不是所有发热都需要使用抗菌药物。

感冒是否要用抗菌药物?细菌引起的感冒属于细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属于病毒性感冒。抗菌药物只对细菌性感冒有效,但是约90%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用抗菌药物是无效的。此外,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咽炎通常为病毒感染所致,这类情况无需用抗菌药物,而应使用抗病毒药物、中药予以治疗。

抗菌药物贵的是否比便宜的好?新药是否比老的好?药品不是越贵越好,也不是越新越好。新药的诞生往往是由于老药发生了耐药性,如果老的抗菌药物有效,应当使用老的抗菌药物。老药疗效稳定、价格便宜、不良反应较明确。每种抗菌药物都有自身特性,优势、劣势各有不同。

抗菌药物使用因病、因人而异,应坚持个体化用药。要按照说明书中的用量及频次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即使病情好转,也应按照处方用量足量、足疗程服药。

(唐山中心医院 药学部 王雅奇)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