耪三遍
锄耪,是庄稼地里的主要活计。从禾苗出土到青纱帐起,大都要锄耪三遍,以除草、松土、保墒,防倒伏。耪三遍,也就成了昔日标志性农活。
高粱、谷子长到三四寸,玉米长到四五寸高时,下锄耪头遍,以锄松板结,刈除杂草。此时正值初夏,风清日朗,人们头顶草帽,脚踩垄背,下锄,回拉再前推,三步一回合,前进三五尺。拉锄,锄板不能吃土过深,也不能漂出地面。前推,下压锄板,推散翻上来的土坷垃。锄过的田垄,草净土新,禾苗规整,煞是好看。这时,视野开阔,时见锄地农人躬身忙碌于田野,锄地的沙沙声时隐时现。而张弛俯仰之间,举重若轻,胜似闲庭信步者,都是受尊敬的庄稼把式。
耪过头遍地,就要间苗(也叫薅苗)定苗了。高粱沟播,下种密,先间一次苗,长到四五寸高时再定苗。高粱定苗不再手薅,而是用锄板去铲。成手定苗,手头精准,举锄苗垄间,里勾外挑,按株距留下一株健苗,余下的碰到锄板就摇晃着唰唰倒下。成手留苗株距几乎一致,绝无疏密跳跃之处,令人叹为观止。玉米按埯播种,株距已定,每埯薅去多余,留下一株即可。薅苗的活计,多是妇女去做。蹲着薅苗,成垄成片,腿不得伸,腰不得直,一天下来,腰腿酸疼,也真难为了她们。
耪二遍时,禾苗已然覆垄,远望近瞧,绿色盈野。这时节,耪地又是一番功夫:先从外手下锄,培上外垄的土;再从里手深搂一锄,培上里垄的土;最后里搂外撩两锄,一步四锄,培好三棵苗的土。耪过二遍,施过肥,再赶上一场雨,小苗就窜着往上长。微风起处,绿叶飘摇,到了庄稼地里最好看的时候,也到了庄稼人最辛苦的时候。
高粱玉米长到一人高时,就要耪三遍了。这时,遍野庄稼已遮住视线,遮住村庄。钻进没人深的庄稼棵里,就像潜入密密的森林,非到近前,彼此都看不到对方,只听锄板前搂后锄的“喳喳”声和庄稼叶子簌簌响。这次锄耪,要逐棵培上隆起的土堆,防止倒伏。此时天已入伏,正值“上蒸下煮”之时,庄稼地里密不透风,还未伸锄就先出汗了。耪到地头,抹把汗,若是正巧头顶飘过一朵云来,或是刮过一阵风,那是耪地人最惬意的时候了。
耪过三遍,庄稼进入旺盛的生长期。好像一夜之间,高粱就吐了穗,玉米就甩出花红线,田野里到处弥漫着青草和庄稼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