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副刊·悦读 上一版   
下一篇

星光闪耀亦凡人

——读《人类群星闪耀时》

□ 付振双

和茨威格的某些大部头著作相比,《人类群星闪耀时》不过是一本小书,但作者在书中对人物进行画像,“试图描述极不同的时代、极不同的地域的若干星光闪耀的时刻”。虽然它不是历史教科书,甚至不是小说、传记、报告文学,但用译者的话说,其“文学巨匠大手笔的非凡魅力”是不少的。

我手头的《人类群星闪耀时》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副标题为:十四篇历史人物画像。译者在后记中对篇目有详细解读,从侧面也能看出这个版本的篇目之全,似更能窥见作者思想的全貌。1939年,茨威格写完《西塞罗之死》,之后他在致罗曼·罗兰的信中提到这篇作品时说:“……他是我们的人,为我们的理想而死,死于一个与我们一样残忍的时代。”茨威格对时代有切肤之痛,亦有锥心之思。

《拜占庭的陷落》告诉我们凯卡波尔塔门忘了关上,这一个“微不足道的偶然事件”竟改变了世界的历史;《一夜天才》中工程部队上尉鲁日在“残酷的偶然机缘”下创作《马赛曲》,成为了“一支不朽名曲的极不出名的作者”,也是“独一无二的一夜的诗人”;《黄金国的发现》是加利福尼亚发展的篇章,但也是开发者祖特尔噩梦的开始;《壮丽的瞬间》以长诗形式刻画陀思妥耶夫斯基面对行刑的至暗时刻的心态和思想嬗变……回望历史,好些细节在茨威格笔下得以重新放大和观察。

当然,把握细节是作家的直接举动,却不是最终目的,透过现象看本质,由此思考时代的演进,不失为其重要尝试。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不朽的逃亡者》。巴尔沃亚的手下同他一样,“充满渴望荣誉的虚荣心,渴望不朽”,保持着“慷慨激昂的姿态”。于是,他们横渡大西洋,横穿美洲大陆到达太平洋东岸,并成为首批实现这一创举的欧洲人。但诚如茨威格所说,“伟大的事业已经完成”,现在“必须从这英勇的历险中谋取尘世的好处”,故“新大陆”原住民的灾难已经开启,无法阻止。

可以说,巴尔沃亚是一个反叛者。他的创举实现之初,出发点就是要免于被惩罚,但欲望向来难填,他不会再甘于平静的生活,想再次创造辉煌的他终被人设计除掉。他的死有悲情色彩,直接逮捕他的是他实现壮举的伙伴和战友,要置他于死地的是他的准岳父。巴尔沃亚终究如星辰,桀骜不驯、勇于开拓,给我们划过来一道光线。

茨威格在讲述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也在不断描摹着美好,比如顽强、坚韧的精神,也比如爱人的能力,这些从音乐家亨德尔、作家歌德和开发加利福尼亚的祖特尔身上都能看到,困境最终让他们强大和超越。一直以来,让我感到诧异的是茨威格的离世,他的悲观和沦落,尤其让人不解。不过,以这本书为参照,他用他的生命和文字为呼喊,也是在人世中如星般蹭出了光亮。

茨威格说:“历史是真正的诗人、戏剧家,任何一个作家都别想超越她。”历史就是这么具有魔力,所处一段历史中的人物,谁都可能是关键中的一环,尽管他自己当时可能并不知晓。但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那些事件的结果似乎又是必然。甚至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颗星,只是发光的时间和亮度可能存在差异,这也是需要注意的。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