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作出一系列战略性部署,多次对文化遗产保护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了一系列内涵深刻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唐山拥有文物古迹、红色资源、传统村落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必须长期坚持、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
文物古迹保护:增强敬畏之心,保留历史原貌
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多次强调,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要保留历史原貌,明确反对拆真建假,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唐山市拥有清东陵、兴国寺大定碑、姜将军墓、景忠山、白羊峪长城、净觉寺、大岭寨长城灰窑群等众多的文物古迹,这些文物古迹是唐山人民历经岁月沧桑、彰显英勇豪迈、展现勤劳智慧的历史见证,对于研究唐山地区研究社会历史变迁,了解古代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唐山保护和开发好这些文物古迹,要秉持“保护文物即政绩”理念。摒弃短视行为,不能为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或现代化外观,而盲目拆除或破坏,应精心呵护并合理利用,通过打造特色文化旅游线路、举办文化节事活动等方式促进文化传承与传播,同时带动当地旅游、餐饮、文创等相关产业的繁荣,实现经济与文化的良性互动与协同发展。要精耕细作文物古迹日常监测维护。运用无损检测技术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定期对文物古迹的结构稳定性、材质变化、环境影响等进行全面检测,科学制定维护计划,定期修缮或更换损坏的部件,且所用材料与工艺应尽可能与原材料一致,遵循传统工艺进行修复。要以适度开发激活文物古迹活力。精心设计游览路线,通过设置单向游览通道、限制游客进入特定敏感区域、运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现代科技手段等方式,避免游客的无序流动对文物古迹造成破坏,既保障了游客能够领略文物古迹的独特魅力,又能维护其历经岁月沉淀而留存的原始风貌与历史信息。
红色资源保护:让革命文物说话,让红色基因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力量,信心百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唐山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如:李大钊、江浩、魏春波等革命先辈故居与纪念馆陈列着革命先辈的生平事迹和相关文物,见证了他们的革命历程和奉献精神;喜峰口长城抗战遗址、潘家峪惨案纪念馆、冀东抗战展览馆等纪念馆深刻地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罪行,展示了冀东地区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艰苦斗争历程和英勇抗战史;唐山地震遗址公园展现了“抗震精神”;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展现了“特别能战斗精神”;沙石峪纪念馆展现了“当代愚公精神”。
唐山的这些革命文物史迹记录着共产党人的奋斗史,在革命文物的保护方法上,更加注意保持“本来是一个革命的、艰苦的地方”的历史原貌。要做到对文物本体的精准修复与维护。严格遵循“修旧如旧”原则,使用传统材料与工艺,原汁原味地重现其当年的建筑风貌与结构特征,避免过度翻新或改建而破坏其历史真实性。要还原当时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氛围,比如若革命文物处于乡村地区,就应保持其周边田园风光、乡土气息的完整性,避免城市化建设元素的无序侵入。要以尊重历史为纲进行展示。陈列的文物、图片、文字资料等应经过严谨考证与筛选,真实地反映当时的革命活动、人物事迹与历史背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辅助展示时也要避免过度的艺术化加工,避免为了追求视觉效果而进行歪曲或虚构,以准确呈现历史原貌为导向,让游客能够在了解先辈们的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与力量。
传统村落保护: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大量乡土建筑,不仅反映了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也是人类文明的历史见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乡村振兴中要注意文化遗产保护。他指出,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唐山传统村落众多,如:明正统年间由洪洞一带迁移而来的滦州市西刘各庄村,明清两代长城关隘守军驻扎的遵化市马兰关一村和官房村,明代官方经营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铁冶厂所在地遵化市铁厂村,20世纪50年代创办“穷棒子社”、孕育“穷棒子精神”的遵化市西铺村,唐太宗东征时扎营的丰南区宋家营村,拥有举世罕见的大理石长城的迁安市白羊峪村等。这些传统村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独具有田园风光特色,彰显唐山地域特色,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精神家园。
唐山保护好传统村落,要保护周边好自然生态环境。严禁对山体的过度开发和森林的乱砍滥伐,治理河流污染,维护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确保古村落有良好的生态基底,针对一些受到破坏的自然环境区域,实施生态修复计划,让青山绿水重新焕发生机。要重视民俗文化传承。深入挖掘和整理古村落的民俗文化,开展民俗活动,培养新一代的民俗传承人,让这些独特的文化习俗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延续,增强村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要提升村民保护意识,通过举办古村落保护知识讲座、文化展览、主题活动等形式,向村民普及古村落保护的重要性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村民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让他们自觉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从而为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中共唐山市委党校政治和法律教研室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