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深 度 上一版   
上一篇

生态妙笔绘就鸟类“新家园”

3月4日9时许,河北曹妃甸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监控系统记录下了野生水鸟的栖息场景。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野保湿地科供图

东方白鹳,这种被誉为“鸟类大熊猫”的世界级濒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对栖息环境极为挑剔。曾经,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东方白鹳数量锐减,21世纪初,全球野生种群数量不足3000只。而如今,在唐山,东方白鹳却找到了理想的家园。

唐山境内沿海湿地是东方白鹳迁徙重要的途经之地,据监测显示,近年来,东方白鹳在唐山的过境数量逐年增长,目前在曹妃甸区、丰南区的过境数量就有6000余只。

2018年初,东方白鹳开始在丰南区黑沿子镇筑巢孵化,这是有记录以来首次发现东方白鹳野生种群在华北地区筑巢繁衍。今年春天,东方白鹳栖息地已从最初的黑沿子镇扩大至周边的岔河镇、王兰庄镇、唐坊镇等5个乡镇,在黑沿子镇以及曹妃甸湿地保护区等地,东方白鹳筑巢已有30多个。

从“路过”到“定居”,食物、淡水充足的丰南、曹妃甸湿地已成为东方白鹳重要栖息地。

唐山丰富的湿地资源和良好生态,是吸引东方白鹳等鸟儿纷至沓来的重要原因。唐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二级调研员冯国全介绍,近年来,唐山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度重视生态保护,通过湿地恢复、植被修复、水污染治理等工程,持续加大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力度,为鸟类营造了适宜的栖息环境。

曾经,工业发展让唐山生态环境面临诸多挑战,湿地减少、水质恶化、植被破坏,挤压了鸟类生存空间。但近年来,唐山痛定思痛,大力整治生态,在乐亭滦河口和曹妃甸南堡省级重要湿地开展大规模湿地保护修复,清理河道垃圾、恢复植被、改善水质,让湿地重焕生机。

不仅如此,唐山市中心由工业废弃地改造而来的南湖公园、花海景区,也成了鸟类的天堂。南湖公园曾是开滦煤矿采煤沉降区,生态环境恶劣,经多年精心雕琢,如今已成为城市“绿肺”。那里湖面开阔,周边绿树成荫,水生植物丰富,为鸟类提供了食物与栖息地。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南湖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青头潜鸭以对水质要求严苛而著称,它们青睐水质澄澈、洁净,水体中水生植物繁茂,能提供充足软体动物、小鱼小虾等食物的水域。其现身南湖,充分证明了唐山在水质改善等生态保护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唐山花海由采煤塌陷地和废弃矿场改造而来,如今这里树木错落分布,花朵竞相绽放,为鸟儿搭建起温馨的家园。2021年秋季,生态摄影爱好者在花海南区观测到与大熊猫同等保护级别的黄胸鹀,以及白鹭、池鹭、红隼、芦鹀、苇鹀等10多种野生鸟类在此栖息。

近年来,唐山持续推进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已初步摸清陆生野生动物的分布、数量及栖息环境等情况。据了解,目前我市有 462 种野生动物,其中野生鸟类达437种。市区常见红隼、夜鹭等,山区常见雕鸮、大山雀等,沿海分布着东方白鹳、震旦鸦雀等。

这些成果为我市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也有助于我市更有针对性地制定保护措施。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