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曹妃甸新闻 上一版   
上一篇

第十农场和新村

“搭伙儿”干活儿让春种生产高效又舒心

本报讯 (记者梁赞英 通讯员张景生)“薄膜、种子和竹皮都准备好了吗?明天一早儿大伙儿就去你家秧田播种。”近日傍晚,李桂春给霍立好打来电话。“啥都预备好了,还从小超市买了蛋糕、苹果和矿泉水……”霍立好笑呵呵地回答。

李桂春和霍立好是曹妃甸区第十农场和新村稻农,今年他们两家都在村里承包了200多亩稻田。时值秧田播种的大忙日子,他们和另外3家种稻大户组成互助组,“搭伙儿”干活。5天时间,他们5家的播种作业全部完成。

“播种涉及撒种、盖土、插竹皮、盖塑料纸和挂绳等多道工序,不是两三个人能完成的。”在霍立好家的秧田,李桂春等10多人一边干活儿一边唠着家常,“像我们这样的互助组,在和新村就有七八个。”春种时节,秧田里笑声连连,成了一道靓丽风景。

和新村有水稻种植面积4600多亩,“搭伙儿”干活儿的“历史”在该村由来已久,“以前主要集中在秋后水稻打场时节,三五户人家共同打场落稻,赶在春节前将稻谷入库回家。近年来,水稻生产机械化普及率越来越高,‘搭伙儿’干活儿主要集中在春季秧田播种时节。”霍立好介绍,“搭伙儿”成员大都选择与自家承包稻田亩数差不多、地块儿较近的,“对那些家里劳动力较少的,大家也会尽力照顾。”

“有了这种互助式生产方式,稻农们不仅都能按时或提前完成农业生产,也让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和新村党支部书记孙立强十分骄傲地说。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