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副刊·文史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清东陵权威志书

——《昌瑞山万年统志》

□ 李连丰

近年来,众多专家学者在撰写清东陵论文时,都时常引用《昌瑞山万年统志》,将其作为权威论据。那么,这是一部怎样的典籍呢?

众所周知,清东陵靠山名曰昌瑞(朝山金星、靠山昌瑞),该山原名为丰台岭或凤台岭。史载:顺治皇帝当年在此地打猎时,见其“王气葱郁”,心中大悦,遂将其定为万年吉地‌,并赐封为昌瑞山。自此,昌瑞山逐渐演变为清东陵代称。故《昌瑞山万年统志》,即“清东陵万年统志”。

该书由清东陵马兰镇第十任总兵布兰泰,于乾隆六年,经专摺皇帝、获恩准后编纂而成。140年之后,第八十一任总兵英廉,在前人基础上进行续修,补充了大量资料,使之成为一部翔实的权威性志书。

马兰镇为清东陵护陵重镇,其主要职责为清东陵前圈、后龙安全与防护。该镇为军事单位,相当于如今的军区,为清朝七个直辖镇之一。该镇最高长官为总兵,武职二品,兼任“东陵总管内务府大臣”,具有专摺皇帝资格,任免升迁由皇帝直接掌握。该镇下辖 8营,有七品以上官员52员,兵丁 2900多名。

布兰泰,乃镶黄旗满洲世袭云骑尉,于乾隆四年正月(1739年),由副都统补授马兰镇总兵,十四年十一月(1749年)升为直隶提督。布兰泰到任时,清东陵修建已近八十年,先后建有孝陵、孝东陵、景陵、昭西陵以及景妃园寝等。随着时间的推移,陵寝逐渐增多,整个东陵规模、形制与早期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此时的大清朝,正处于“康乾盛世”黄金时期,修史修志,恰逢其时。而布兰泰,作为“总管内务府大臣”,虽是军旅出身,却极具战略视野,在繁忙的公务之余,思索历史脉络,深感有必要搜集资料,编纂清东陵志书,为后世留下珍贵遗存。于是,于乾隆六年七月十八日上奏:“谨将立陵以来钜细事宜,如沿革、星野、疆域、山川、创建、奉安、祀典、官兵防护等项,条分缕晰,依次汇纂全志,俾后之典守,使方者瞭如指掌,开卷即得,成规仰见,圣孝弥彰。”

很快,专摺获得御批。布兰泰立即组织专班,囊括中军游击、都司、守备一干人等,计20余人。经过多次走访、座谈、抄录、缮书、校对,批阅三载,增删数次,历经无数不眠之夜,汗水挥洒,终于大功告成。全书包括卷首、志序、奏疏、凡例、目录、正文等,共分上下两函,共16卷,其中上函有陵寝、祀礼、礼仪、宸翰、巡幸、建设、承恩、人物8卷;下函有志舆、建设、防护、承恩、图考、爵秩、界限、建置8卷,计14.6万字,林林总总,包罗万象,囊括了清东陵的方方面面,可谓功莫大焉。书成后,“恭缮装黄,进呈御览”,并“遵旨藏之镇署,俾后来卫护于兹者,恪遵勿替”。

140年后,马兰镇第八十一任总兵英廉到任。英廉者,正蓝旗蒙古人,于光绪九年三月(1883年)走马上任,光绪十九年九月回京。英廉署理马兰镇,长达10年之久,忠于职守,兢兢业业,深受皇帝赏识。在任期间,鉴于“续建陵寝日渐增多,官兵营制屡有改增,若不及时续修,诚恐日益远,事益繁,典守后无可考,岂非一憾事哉!因补缀之”,使统志更加详备。

《昌瑞山万年统志》收录大量原始资料,举凡诸陵全图、御书阁图、王公府图、总兵署图;祭祀礼仪、祭祀备物、祭祀陈设、祭祀流程;清东陵疆域、沿革、官制、历任总兵姓氏、政绩;巡签会哨、兵丁装备、薪俸饷银;御制咏景诗、臣工奉和诗等,均有详细收录。此外,书院、义学、物产、古迹等也有记载。更难能可贵的,该书收录了众多孝义、乡宦等人物,使志书更加丰满,成为现代专家学者研究清东陵的珍贵典籍。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