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王楠 张婧)今年上半年,我市在就业市场稳中承压的态势下,通过政策精准发力、服务提质增效、创业带动就业等举措,交出了一份“总量稳定、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答卷。市人社局在拓展优质岗位、帮扶重点群体等方面持续突破,城镇新增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等核心指标超额完成阶段性任务,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政策引领:目标细化与红利释放双轮驱动
面对挑战,我市将就业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市委市政府明确高质量充分就业为优先目标,将城镇新增就业等指标纳入国民经济计划,将就业促进工程列为重点民生工程。“我们通过项目化推进、台账式管理,将任务细化到月、责任压实到县区,确保政策落地见效。”市人社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上半年,市人社局联合多部门出台《进一步加强高质量充分就业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等6个政策文件,从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强化重点群体帮扶等方面提出23条举措。同时,加速释放政策红利,支出就业补助资金1.14亿元,惠及1.4万人;减征失业保险费2.08亿元,覆盖7万家参保单位;发放失业保险金2.53亿元、技能提升补贴5751万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岗位。
“稳岗返还政策对企业帮助很大,今年我们收到了近50万元补贴,用于员工培训和薪资发放,有效缓解了经营压力。”我市某机械制造企业人力资源工作人员表示。政策红利不仅稳住了现有岗位,也为企业扩大生产、吸纳新员工提供了底气。
精准帮扶:重点群体就业“一个都不能少”
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脱贫劳动力等群体,市人社局实施差异化就业支持,构建“全业务、多部门、跨区域”联动机制,并以劳动者需求为导向推动服务下沉基层,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上半年新建成825个社区、行政村“家门口”就业服务站,23家零工市场、355个零工驿站,依托零工市场发布岗位4万个,举办招聘会108场次。
对于高校毕业生,市人社局提供“1131”服务(至少提供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联动教育部门、高校和企业扩岗位、搭平台。2024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帮扶就业率好于去年,上半年享受就业补助资金5492万元,惠及6473人。“通过人社部门组织的招聘会,我成功入职一家新能源企业,专业对口且发展空间大。”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毕业生小刘说。
针对农村劳动力,深化农民工就业创业支持,建立实名制转移就业库,新增转移就业3.2万人,库内总量达142.4万人。同时,面向就业重点群体开展京津劳务用工短期培训561人次,加强与京津输转基地合作,输出河北福嫂进京津。“人社部门为我提供了免费技能培训,现在我在家门口的电子厂工作,月收入4000多元。”迁安市脱贫劳动力王女士表示。
对脱贫劳动力的稳就业工作,则是落实在“四清”精准帮扶(人员底数、技能水平、就业意愿、服务需求)工作上,3530名脱贫劳动力全部稳定就业。“我们通过动态监测和‘一对一’帮扶,确保脱贫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防止返贫。”市人社局工作人员说。
创业带动:四创联动释放倍增效应
为激发市场活力,我市构建创业培训、服务、孵化、活动协同体系,提升创业质量。上半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亿元,居全省首位,惠及1221名创业者、62家小微企业,带动就业2606人;启动“人社惠企贷”,为初创企业提供低息贷款支持。
“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很大,我申请了10万元担保贷款,开了一家小吃店,现在月收入过万元。”路南区创业者小陈说。此外,市人社局开展“创在唐山”系列活动,组织政策宣讲、银企对接89场次,发放宣传材料5000余份。市人社局相关工组人员对记者表示:“创业不仅解决了创业者自身的就业问题,还创造了新的岗位,形成‘一人创业、带动多人就业’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