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中国·世界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中风偏瘫不要慌 中医针灸有良方

脑卒中即为中风、脑血管意外,是脑动脉系统病理变化产生的血管痉挛、血管闭塞或血管破裂现象。脑卒中具有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其临床表现一般为,一侧面部、手部或腿部急性乏力,陷入昏迷;其他临床表现为,突发口眼歪斜、说话或反应呆滞、丧失平衡或身体协调能力等,为病患的生活带来严重干扰。

大量临床实践表明,针刺治疗能够从以下方面治疗脑卒中偏瘫。其一,针刺能够疏通经络、调理血气,有效地治疗病患“内结血瘀”病症。其二,针刺可以恢复脑动脉弹性,降低脑动脉紧张度,促进血管有效扩张,提高血流量促进脑部供血,缓解病灶处脑细胞贫血、贫氧的病状。其三,针刺可以活跃脑卒中病患皮层,促使病患脑电活动正常化,调节并提升基本点活动。其四,针刺可以调节微循环,有益于病理变化组织正常供血,形成侧支循环。其五,针刺能够使病患血脂水平下降,促进血脂代谢,改善血脂状况,稳固纤溶系统。

《金匮要略》云:“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说明了中医中风有中经络和中脏腑之分,二者的区分就在于有没有意识的障碍,所以针刺也分中经络与中脏腑。

针灸的历史已有千年,经过长时间的实践,针灸作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技术已被普遍认同。中医学表明,脑卒中偏瘫病发的首要原因为清窍瘀阻,所以常用头针醒脑、活血。体针常作用于手足阳明经穴,可应用针刺与肌张力平衡促通法,在脑卒中软瘫期针灸瘫痪一侧的上肢阴经穴和下肢的阳经穴,等到肌肉张力回复之后,再针刺病患瘫痪一侧的上肢阳经穴与下肢的阴经穴。

头针取穴颞三针位于头颞部,其中颞Ⅰ针通过率谷穴及角孙穴,前者为足太阳、少阳之会,后者为手足少阳之会;颞Ⅱ针通过手足少阳、阳明之会的悬厘穴及足太阳、少阳之会的曲鬓穴;颞Ⅲ针位于天冲穴附近,该穴为足太阳、少阳之交会穴。体针取穴,上肢为合谷、外关、手三里、曲池、肩禺;下肢为梁丘、血海、足三里、阳陵泉、悬钟、解溪等腧穴。再根据辨证分析,气虚血瘀型加气海、血海;肝肾阴虚型加肾俞、太溪、三阴交;痰瘀互阻型加双侧脾俞、丰隆、血海。本组穴位专为中风偏瘫而设,对治疗中风(脑出血、脑梗死)有很好的效果。每日一次,十次为一个疗程。

(唐山市工人医院 康复医学科 尹敬)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