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副刊·悦读 上一版   
上一篇

点水蜻蜓款款飞

□ 王艳

丰翠松 绘

仲夏傍晚,蜻蜓成群,低空盘旋。

乡村孩童的玩具,便有了新花样。

寻一根旧年葵花秸秆,码一头掰开格尺长短,用细棍儿撑住,成三角状,觅墙角屋檐蛛网,逐圈纠缠在秸秆支架上……一个简单的捕猎工具就成功了,往空中这么用力一挥,蜻蜓就乖乖粘到网上。

儿时,蜻蜓太多,抓是抓不净的;知识又太少,不懂得蜻蜓低飞,原为捕猎蚊虫之故,总是傻乎乎乐呵呵为捕获到漂亮小东西欢呼雀跃。

多年后,读《战国策》,“庄辛谓楚襄王曰:‘王独不见夫蜻蛉乎。六足四翼,飞翔乎天地之间,俯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饮之,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将调饴胶丝,加己乎四仞之上,而下为蝼蚁食也。’” 所言之事,竟然如出一辙,不禁唏嘘。

先秦典籍所提“蜻蛉”,为“蜻蜓”古称。又曰蜻蝏、蜻蜓、青亭等。

“碧玉眼睛云母翅,轻于粉蝶瘦于蜂”。我们眼中的蜻蜓,小巧轻盈,或翩翩于花间,或轻掠于水面,简直玲珑可爱、温良无害。

殊不知,亿万年前,小巧蜻蜓曾是空中“巨无霸”,内蒙古宁城侏罗纪道虎沟化石层发现一件保存近完整的蜻蜓前翅化石,单翅即长十余厘米。

它也是凶猛的捕猎者。幼虫称水虿,又叫水老虎,在水里用鳃呼吸,捕食虫子、鱼虾。蜻蜓飞行能力强,复眼视野极佳(它的头几乎都是眼睛),口器发达、撕咬便捷,除捕食蚊虫外,还具有成虫相互蚕食的习性,也就是说,蜻蜓也会吃蜻蜓。

它还十分狡猾,有些雌蜻蜓会用一种极端的策略逃避不喜欢的求爱者:从天空中突然掉下来,假装死亡。

一句话,蜻蜓从来就是一种比较凶残的肉食动物。

但是,人们还是被它进化后的外形所吸引,从古至今,不曾吝惜去表达喜爱。

它是乡村闲情。“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初夏江南,农人都在田里忙碌,只剩下蜻蜓蝴蝶在农家院里穿花飞舞……

它是荷花知音。“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你看,荷花还没开,早有蜻蜓在急迫守候了。“蜻蜓立在荷花上,受用香风不肯飞”,荷花开放,最直接表达欣赏和喜欢的,也是蜻蜓,“不肯飞”便是最虔诚的陪伴啊。

它是闺中密友。“新妆粉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这首诗,是刘禹锡应和白居易《春词》 的。白诗写“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斜倚栏杆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闺阁女儿深藏绣楼,背对鹦鹉说清愁。刘诗里的女儿,却淡妆浓抹欢欢喜喜地下了楼,但愁绪仍旧排遣不去,只有那善解人意的蜻蜓,已经飞上佳人的玉簪,欲语还休……

南宋释师范还有一首直白简陋但不乏有趣的诗词:“蜻蜓许是好蜻蜓,飞来飞去不曾停。捉来摘除两个翼,便是一枚大铁钉。”大实话,没错,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

除了诗词,古人在绘画、刺绣、器物、首饰上,也喜欢装饰蜻蜓图案。北宋《清异录》记载过在蜻蜓翅膀上描金售卖于女子的趣事。“后唐宫人或网获蜻蜓,爱其翠薄,遂以描金笔,涂趐作小折枝花,金线笼贮养之,尔后上元卖花者,取象为之售于游女。”

竹蜻蜓是中国古老的儿童玩具 ,竹柄上插一方竹片,双手一搓,竹蜻蜓就会飞上天空,旋转一会儿后,才会落下来。二十世纪30年代,德国人根据“竹蜻蜓”的形状和原理发明了直升机的螺旋桨 。

蜻蜓翅膀,也成为现代人改良飞机的灵感。机翼解体是造成空难事故的原因之一,科学家研究发现,蜻蜓翅膀的末端有“翅痣”,能保持翅的震动规律性,并可防止因震颤而折伤。于是由此改良了飞机机翼性能,大大降低了解体的概率。

噢,对了,还有一个极大的好处。一只蜻蜓每天可以吃掉百十只蚊子,是名副其实的灭蚊能手。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你看,蜻蜓产卵都是这样优美。在水中蛰伏两年后,空中振翅飞行的成虫蜻蜓,寿命一般不超八个月。

不用难过,虽然,在自然界它的生命耐不过深秋,然而在诗词里,却能活跃千年。

这是蜻蜓的幸运。也是我们读者的幸运。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