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王相怡)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一年一度的春耕生产正紧锣密鼓地展开。近日,第六农场曾三村育秧基地抢抓农时,全面推广机械化育秧技术,降本增效,提升育苗的质量和效率,助力春耕生产跑出“加速度”。
走进第六农场曾三村育秧基地,温室大棚一排排绽绿吐翠的嫩苗映入眼帘,温暖如春、绿意盎然的美好景象向人们传递着“春”的气息。可移动的育苗床上,西红柿、白菜、菜花等10余种蔬菜苗长势良好。工人们正分工有序、默契配合,经过装基质、压盘、搬运等育苗工序后,一块块长方形点种好的穴盘“新鲜出炉”。
“每年9月至下一年5月可培育销售秧苗400万株,可辐射周边2000余个大棚。目前订单有丰南、滦南、乐亭及周边县区。与传统育秧方式相比机械化育苗能缩短育秧周期15天左右,既节约了人工成本,又提高了秧苗质量,满足市场‘菜篮子’需求。”第六农场育秧基地负责人刘东介绍。
据悉,基地总投资140余万元,占地面积150亩,建有单棚面积1.1亩的育秧温室大棚9座。这两年,在基地逐步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不断引进先进设施设备,提升育苗的科技含量。
近年来,第六农场立足本地农业生产特色,按照“党建引领、龙头带动、特色种植、延伸成链、联农共富”的思路,致力于在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发展上发力,采取“集中育苗+分散管理+统一销售”的模式,形成蔬菜育苗、育种、种植“一条龙无缝隙”产业链,有效带动农业增效增收、农民富裕富足,推动农户与现代农业相互衔接,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