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副刊·生活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抬头看柳

□ 刘敬君

早春时候,乍暖还寒,很多树木挺着褐色树杈,柳树却迎着寒风,吐出淡淡的鹅黄嫩绿。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春风徐徐吹,丝雨轻轻洒,柳芽静静地张开睡眼,一点点,一片片,舒展小蛮腰,长成嫩叶,长长的,尖尖的,绿绿的。柳枝纤细绵软,随风轻摆,柳叶们便像调皮的小姑娘,抓着它荡秋千。岸边、田埂,路旁、庭院、景区,到处都有柳树高大婆娑的身影。它不妖艳,不俗气,让人赏心悦目,备受诗人青睐。

柳树有多种,风韵各不同。垂柳妩媚动人,枝条像瀑布一样稠密、潇洒,像绿纱一样轻柔、飘逸,总是谦逊而又深情地亲吻着大地。龙须柳娇小玲珑,枝条弯弯曲曲,像一条小龙盘在树上。馒头柳枝繁叶茂,绿色树冠如馒头圆圆,又好像巨型的绿色蘑菇。它浑圆有序,从不旁逸斜出,给人一种严肃、庄重之感。还有一种野生的“傻柳”,它高大挺拔,枝丫横生,无拘无束,山间缝隙都可立足。几万年的生存竞争,铸就了它倔强、刚强的性格……

自从《诗经》中出现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一名句后,杨柳和惜别、思念之情结下了不解之缘。“翠色折不尽,离情生更多。”“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相关佳句数不胜数。其中,李商隐的《赠柳》、雍裕之的《江边柳》、罗隐的《柳》更有代表性。

三首诗同为咏柳赋别,却各有特色。罗隐取其情态,雍裕之取其形态和色彩,精炼而鲜明;李商隐则由远及近,多层次地描写,细致而有波澜。结尾句,罗诗是议论,雍诗是想象,李诗虽仍是写景描绘,又不无想象的成分,韵味幽然。

柳芽在粮食缺乏的时代是救命粮,枝叶可以喂羊,秋天,树叶落了可以当柴烧。柳树材质轻,易切削,干燥后不变形,无特殊气味,可供建筑、坑木、箱板和火柴梗等用材。柳树木材纤维含量高,是造纸和人造棉原料。河柳枝皮的纤维可作纺织及绳索原料,枝条可编织提篮、抬筐、柳条箱及安全帽等等。

现代科学证明,柳树皮可治感冒,柳树花可治吐血、咯血等,柳枝可以防治急性传染性肝炎、慢性气管炎、心绞痛、冠心病和烧烫伤等。柳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晒干后,可以炒着吃,也可以泡茶。柳芽茶色如碧泉,清香可口,长期饮用有防病治病作用。柳絮可做枕芯,也可作鞋垫。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柳树的生命力很顽强。初春是栽树的季节,栽其他树时,又要挖坑,又要填土、浇水,也不一定活。而柳树只须剪一段枝条,插进湿润的泥土里,过不了多久,就能长出新芽。

冬天,寒风刺骨,冰雪压顶,但柳树不会逃避,不会喊冷,不会叫苦。它在默默积蓄力量,来年会更粗壮,更妩媚,更茂盛,人们也永远不会忘记它婀娜的姿态,无私的品格,顽强的生命力。

人生路上走过,不妨抬头看柳。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