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理论园地 上一版   
上一篇

聚焦特色农业发展 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张永发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环,特色农业凭借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市场潜力与文化内涵,成为激活乡村发展动能的关键引擎。产业兴旺是乡村经济发展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收入水平、农村的繁荣稳定以及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曹妃甸区一农场聚焦产业振兴,以点带面,创新打造农业增效增长点。

一、挖掘优势资源,夯实农业基础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一农场以科学规划、系统推进、质量优先为原则,通过土壤整治改良、完善水利设施和田间道路等措施,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田的抗灾能力和农业生产效率,构建农民增收增效的长效机制,推动农业发生质的变化,为乡村振兴提供持久动力。

开展盐碱地综合治理。从“白茫茫”到“绿油油”,改变背后是对盐碱地的综合利用。一农场土地土壤属中度盐碱,土壤全盐含量4%以上,目前主要采用培肥“控”盐、灌水“压”盐、适种“抗”盐三种技术模式,实现了“有盐无害”的目标。近年来,一农场按照土地盐碱化程度,高效推进盐碱地综合治理、改良开发和有效利用,让更多盐碱地变为高产田。随着技术的不断优化,盐碱地变身“聚宝盆”,将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增长点。

二、强化科技赋能,发展现代化农业

科技是农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离不开科技的支撑。曾经,农业生产每个环节都得靠人工操作、效率低下,农民们在土地上辛勤劳作,收获却往往难以满足期望。如今,科学的农事管理和专业的技术指导,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机械化、智能化,既省时省力省工,更有利于优良品种的规模化推广,让农民的收入越来越高。农业无人机也是科技赋能农业的典型代表,具有高效、灵活、成本低等优势。无人机在农田上空来回穿梭,替代人工完成农药喷洒、施肥作业,不仅效率大幅提高,还能精准控制用量,避免了人工喷洒的不均匀和浪费,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同时也减少了人员与农药、化肥的接触,保障了人身安全。科技让农业生产从粗放走向精细,从低效迈向高效,为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三、优化产业模式,增强发展动力

在推进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因地制宜,挖掘本地特色资源,培育特色产业,积极探索小农户与大农业衔接,精准对接市场需求,以农场禾蟹田园为中心,打破传统种植收获模式,初期搞“认养”、中期做“旅游”、末期提“收入”,推广稻田“认养”、稻米“认购”、稻蟹“垂钓”,形成了生产、生活、生态“三同步”,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新格局。发展农业产业的同时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有劲。特色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农民增收,还提升了乡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聚焦特色农业发展,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通过挖掘优势资源、强化科技赋能、优化产业模式,构建特色农业发展新格局,定能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目标,让乡村迸发生机与活力。

(作者单位:曹妃甸区一农场)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